"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洛阳牡丹甲天下 以花为媒、以花交友

2012/6/18 16:49:25 点击数: 【字体:

 
    他,是一座古老而雄浑的城市———"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他,因地处古洛水之阳(北)而得名,有"天下之中"之称,是中国、中州、中土、中原、华夏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崤函帝宅,河洛王国",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城,历时四千年,更替十三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他便是洛阳,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两度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五次折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她,是一朵雍容而婀娜的花———"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说的是她;"倾城惟侍笑,要裂几多缯",讲的是她;"并香幽蕙死,此艳美人憎",指的还是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她就是牡丹,"国色天香""倾国倾城""花中之王"都是她的美称。

  相传,唐代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从长安贬至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花发。

  武后贬花的故事,难求真伪,但武周皇帝的专横,却成就了一座城与一朵花的千年姻缘。

  一朵花见证着一座城的兴衰,一座城折射出一朵花的盛败,洛阳携牡丹,国色照帝都,城因花增色,花因城荣光

  一般来说,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

  隋代,隋炀帝(公元605-618)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唐"开元盛世"年间,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牡丹,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宋单父也被时人尊称为最早的牡丹花师。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刘禹锡《赏牡丹》中"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栽培牡丹的盛况。这一时期,牡丹不但花色品种繁多,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酉阳杂俎》中有印证:"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长安而转移到了洛阳,牡丹的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宋代洛阳牡丹的栽培管理,在择地、栽植、浇灌、施肥、修剪、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技术方面,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并出现了一批理论专着,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的着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欧阳修说: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

  之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和洛阳名园的毁夷,至南宋时,四川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盛。从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中所列60多个品种看,大都是从洛阳引进的。

  明代,盛极一时的安徽亳州牡丹也有许多是从洛阳引进的老品种。

  清代,曹州牡丹取亳州牡丹而代之,洛阳牡丹又直接或间接地和曹州牡丹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足见洛阳牡丹的传播和影响。

  一朵花见证着一座城的兴衰,一座城折射出一朵花的盛败,洛阳牡丹,牡丹洛阳,相伴相随,生生不息!难怪北宋学者李格非叹曰:"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

  国运昌盛,盛世兴花,洛阳牡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洛阳市奏响再塑牡丹品牌的"三部曲",让洛阳牡丹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由于洛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非常适宜牡丹种植。,4趣闻逸事更是家喻户晓。现如今,以表现牡丹题材的戏歌曲、影视音乐以及工艺美术等作品争奇斗妍,琳琅满目洛阳文化艺术品也相得益彰。生产企业和民间艺人向"专精、特、新"方向共同努力,牡丹石、剪纸、玉雕、刺绣等牡工艺都有相应发展,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牡丹艺术的百花地。以牡丹为特色的化妆品、工艺品、饮品、用品等得到步开发;而在花会期间,《千姿牡丹》个性邮票发行仪式、丹婚典、牡丹摄影绘画展、盛唐歌舞《千年牡丹情》等活的举办,使牡丹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繁荣。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喜逢世,人和花笑,愿周恩来总理的话,成为对洛阳牡丹和阳人民的深情祝福,成为共和国六十年华诞的良好祝愿也以此祝愿洛阳这座城和牡丹这朵花好合百年,姻缘载,万古流芳!洛阳市地质矿产局和省地质调查院不久前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证明,洛阳牡丹开得硕大鲜亮确实与洛阳的独有地脉有关。为此,洛阳地区具有丰富的牡丹资源,是中国野生牡丹的原生地之一。据统计,中国芍药属牡丹组植物共有8种、两个变种、1个亚种、1个变型,其中洛阳就有两个种。以这些洛阳原生种为主,繁育并形成了中国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牡丹品种群,辐射、传播至全国各地,并不断繁衍,形成当地的生态型品种。

  自古洛阳人爱花成俗,种花成癖,北宋思想家、诗人邵雍的"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的名诗,正是这种习俗的真实写照。

  占尽无可复制的天时地利,加上源远流长的种植习俗,又恰逢人和盛世,洛阳牡丹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洛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牡丹发展战略作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举措。河南省政府将洛阳牡丹确定为四张旅游王牌之一,并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洛阳市把牡丹确定为"市花",作为重要的旅游品牌和对外交往的城市名片,把发展牡丹产业作为洛阳市农业产业化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市长郭洪昌亲自调研督导发展牡丹产业。对于洛阳牡丹产业的发展,中共洛阳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田金钢提出了洛阳牡丹"基地+开发+市场"的三部曲战略。

  田金钢书记告诉记者,第一步"基地"是指加大牡丹产业基础建设力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市区范围内以观赏牡丹为主,扩大观赏面积,提高观赏档次及文化内涵;城市近郊作为牡丹生产一线区域,重点发展标准化专业生产基地,生产精品种苗和盆花;远郊及县(区)范围作为牡丹产业二线区域,把牡丹种苗及药用、深加工原料生产,大力发展高山晚开牡丹观赏园作为重点。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用3年时间完成邙山牡丹产业带基础设施配套工作,解决严重缺水问题。搞好盆花、切花、种苗生产基地的喷灌、滴灌配套,初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三是重视技术培训工作。把牡丹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作为促进牡丹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市牡丹开发管理办公室每年组织对从事牡丹生产的人员进行生产规范及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牡丹新技术、新标准,研究新方向、新思路。市牡丹协会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技术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四是加快标准化种苗生产基地建设。采用先进的生产栽培技术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嫁接苗、分株苗、出口种苗、盆栽牡丹、花展牡丹种苗标准化基地,生产各类专业牡丹种苗,满足牡丹的四季移栽、出口、牡丹催花种苗等市场需求。五是搞好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强牡丹栽培技术研究,提高牡丹生产的科技含量,力争在牡丹组培快繁技术、花期调控技术、盆栽技术、催花技术、盆花基质研究、切花包装保鲜运输技术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或达到实用化;加强牡丹的基础研究,高度重视牡丹生长、休眠、花芽分化、地上地下部分协调生长、需水需肥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积极培育、引进牡丹新品种,开发适宜园林街道栽培品种,研究推广适宜盆栽、切花、反季节栽培、药用等专用品种和配套技术。

  第二步"开发"是指加大牡丹产品生产开发力度。

  田金钢介绍,洛阳市在逐步扩大观赏面积和商品牡丹面积的同时,把提高牡丹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作为提升牡丹产业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一是加大盆栽牡丹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重点搞好基质和水肥需求规律研究,建立便携型轻质小巧礼品盆花生产示范基地,实现牡丹盆栽规模化生产。二是提高催花牡丹质量,通过改进催花栽培技术,增加花色品种,使用轻型、环保、安全基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催花牡丹质量和观赏品位,打造洛阳催花牡丹品牌。三是大力发展鲜切花生产,用3-5年的时间,培育适宜切花品种20-30个,建成牡丹、芍药鲜切花生产基地5000亩,年产切花200万枝。四是积极开发深加工系列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牡丹饼、牡丹茶产销体系,开发牡丹干花、化妆品、药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拉长产业链条。

  建设了生产基地、开发出了产品,最终需要推向市场,完成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跃。田金钢书记认为,第三步就是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让洛阳牡丹走遍全国,走向世界。为此,洛阳市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开发及营销体系,鼓励牡丹生产企业在北京、上海、福州建立洛阳牡丹直销店,在广州、郑州等4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催花基地和展销网点。鼓励牡丹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型花事活动,扩大洛阳牡丹的知名度。充分发挥牡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力军作用,并在政策、资金、标准化生产、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发挥牡丹协会作用,深入开展牡丹生产、科研和市场协作,协调牡丹销售价格,规范市场行为,防止无序竞争。

  田金钢书记掐指一算,到目前为止,洛阳市牡丹总面积达到1。6万亩,已拥有黑、红、黄、绿、白、紫等9大色系牡丹品种1200多个,数量达4000多万株;年销催花牡丹达30万盆,成为洛阳牡丹产业的亮点,也是花农收入的重要来源。洛阳市里率先在全国制定执行了洛阳牡丹系列标准,申请注册了"洛阳牡丹地理标志",制定完成了省颁牡丹种苗质量标准,即将通过《中国牡丹种苗质量标准》,牡丹种苗已销往全国各地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量达到100万株,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牡丹生产中心之一。洛阳牡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40多项,中国花卉博览会金奖20个;率先在国内制定执行牡丹种苗、盆花质量标准。目前牡丹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日本、美国、荷兰、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花为媒,以花交友,以花生财,洛阳市一会带多园,一企连万家,再一次演绎出"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千古绝唱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这是司马光在《看花》里的描述。春日观赏牡丹是洛阳人一种风俗,从古至今沿袭不变,并且越来越盛。"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描写的也是此间盛况。

  1982年9月21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命名牡丹花为洛阳市"市花",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从1983年起,洛阳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二十多届牡丹花会。二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洛阳搭台,全省唱戏",将牡丹花会办成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副会长、洛阳市牡丹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金志伟介绍,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河南省洛阳市大街小巷的空地上、分布市内的公园里牡丹绿叶伸展,花苞满枝,预示着又一届牡丹花会的繁荣。据最新统计,已经举办了27届的牡丹花会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200多万人次,每年花会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约占全年的1/3、旅游收入约占1/4。

  "花会搭台,经贸唱戏"。从1985年起,洛阳连续25年借助花会平台举办经济技术交流暨贸易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项目成交额达800多亿元,其中利用外资40多亿美元。仅2008年第26届洛阳牡丹花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签约共签约合同项目88个,投资总额达449。7亿元,其中市外资金386。2亿元。签约项目中有外商投资项目13个,投资总额11。8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9。6亿美元。

  借助牡丹花会,带动了神州牡丹园、洛阳牡丹园、国色牡丹园、洛阳国际牡丹园、中国国花园、洛阳国花园等一批高档次牡丹观赏园的建设。洛阳市为延长花期,还专门在嵩县白云山、栾川鸡冠洞景区建造了高山牡丹园,使全市牡丹高档观赏园达到12个,观赏面积4000多亩,牡丹自然花期从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并通过人工技术措施,实现花开花落随人愿,催花牡丹四季开。

  盛夏时节,记者在神州牡丹园温控大棚里采访,看到上千盆牡丹争妍斗艳。游览神州牡丹园,在牡丹文化区了解牡丹千年发展历史;在高科技四季牡丹展区领略现代科技成果,在古典山水园林牡丹休闲区感受牡丹神韵,在牡丹观赏区尽览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牡丹,在商品牡丹综合区观赏牡丹特色产品。园内《千年牡丹情》大型盛唐歌舞每天滚动演出,将静态、无声、厚重的牡丹文化以生动形式表现出来。

  在历届洛阳牡丹花会,神州牡丹园都出奇制胜。2004年举办"中国首届牡丹插花艺术节",2005年推出"游佛祖释源,赏国花牡丹"活动,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创"网上赏牡丹",2007年举办精品牡丹展、"九色同献"。2008年,对神州牡丹园来说是个值得永远记忆的年份,他们不仅成功举办了"中国牡丹民俗文化艺术节",同年8月5日,首批神州牡丹园生产的"奥运牡丹"送抵北京,8月8日中午,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各方贵宾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聚集,每张桌子中间摆放着"洛阳牡丹";8月9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盛大国宴上,666朵牡丹鲜花组成的圆形图案出现在主宾席上;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无论是在奥运新闻中心、奥运村,还是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会客厅、休息室里,都能看到洛阳牡丹的身影。神州牡丹园乘势而上,2009年推出"国色天香、千年花韵"巨型歌舞表演、中国牡丹文化寻根游、牡丹民俗文化展演及大型牡丹书画精品展等活动。

  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牡丹芍药协会副会长、神州牡丹园总经理付正林告诉记者,公司通过自营直销与代理分销两种模式打造市场,先后在北京、上海、郑州、洛阳建立了4个大型牡丹生产基地,并围绕生产基地在十几个中心城市成立了销售服务分销中心,2008年,"四城联动、一体化订购"销售体系在四大基地城市首先启动,这种"一地付款,多城市配送"的销售模式满足了牡丹盆花作为礼品的属性,为客户提供了极大便利,在产生轰动效应的同时,销售份额也大大增加。神州牡丹园的下一个目标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它将成为神州牡丹园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战略步骤。

  与此同时,洛阳近年来不断开发以牡丹为特色的深加工产品,牡丹酒、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精油、牡丹保健茶系列产品,以及牡丹月饼、牡丹饺子、牡丹滋补靓汤等一系列新型牡丹食品,已经申请获得牡丹精深加工方面的国家专利20余项,为牡丹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来到以生产牡丹饼闻名的洛阳市全福食品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拥有中国烹饪大师头衔兼任河南省餐饮协会副会长、洛阳市厨师专业委员会主任的公司董事长任全福,他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1996年,占地50亩,有1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大楼和4000平方米的炒馅车间;现有员工516人。近几年,公司开发"牡丹饼"、"牡丹燕菜"等系列产品,每年都从农民手里以两元一斤的价格收购牡丹花瓣2万多斤,帮农民致了富,企业也有了原料来源。目前,产品覆盖全省18个地市,牡丹饼远销河北、山西等10余个省份。公司于2002年6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被省卫生厅评为首批"公示安全食品"单位。全福食品先后荣获河南省"质量信得过产品"、洛阳"知名品牌"、"创名优保质产品"等荣誉称号。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烘焙业分会授予"达标优秀月饼馅料"、"优质放心月饼、馅料"。

  洛阳,承载着厚重的中原文化和华夏文明,亦城非城;牡丹,包含着深厚的牡丹文化和花卉艺术,亦花非花。市农经委副主任、洛阳牡丹协会会长卫中水介绍,牡丹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从唐宋开始出现的赞颂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以及绘画、刺绣等量大且内容丰富。由于人们对洛阳牡丹的至爱,千百年来流传的关于洛阳牡丹的种种神话故事和趣闻逸事更是家喻户晓。现如今,以表现牡丹题材的戏剧歌曲、影视音乐以及工艺美术等作品争奇斗妍,琳琅满目。洛阳文化艺术品也相得益彰。生产企业和民间艺人向"专、精、特、新"方向共同努力,牡丹石、剪纸、玉雕、刺绣等牡丹工艺都有相应发展,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牡丹艺术的百花园地。以牡丹为特色的化妆品、工艺品、饮品、用品等得到逐步开发;而在花会期间,《千姿牡丹》个性邮票发行仪式、牡丹婚典、牡丹摄影绘画展、盛唐歌舞《千年牡丹情》等活动的举办,使牡丹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繁荣。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喜逢盛世,人和花笑,愿周恩来总理的话,成为对洛阳牡丹和洛阳人民的深情祝福,成为共和国六十年华诞的良好祝愿,也以此祝愿洛阳这座城和牡丹这朵花好合百年,姻缘千载,万古流芳!(原标题:洛阳牡丹甲天下 以花为媒、以花交友)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互联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