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宋被誉为五大名窑的官窑,因窑址未被发现,文献记载又少,至今仍为陶瓷界的一大悬案。某些陶瓷专家认为北宋官窑产品目前尚无法取证,有的专家则推测北宋官窑即汝官窑。
南宋叶真在《坦斋笔衡》中有这样一段话:“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因此,笔者认为这决不是空穴来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是专指北宋汴京官窑和南宋杭州“修内司”及郊坛下官窑。
北宋“官”窑建立不久,即遭金人侵犯,北宋官窑犹如昙花一现,消失在战火之中。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北宋官窑产品,但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洪涝灾害,以及人为的破坏,北宋汴京城池早已深埋地下,给后人留下待解之谜的北宋官窑窑址更加难以找寻,至今谁也不知道它的真实面貌。
但宋人早已说过“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又说修内司窑是“袭故京遗制”,这些仅有的历史文献,为我们探讨研究北宋官窑瓷的面貌特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千百年过去了,人们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终于对修内司及郊坛下官窑的产品面貌有所了解: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的关系应是父与子的关系,两者在胎质、釉色、造型、工艺等方面必然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笔者认为,宋官窑的胎有灰白和灰褐两种,器物胎骨较为厚重,紫口铁足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共性。
(1) 北宋官窑瓷器的釉色有月白、粉青、虾青、油灰、鳝鱼黄等釉色。玛瑙为釉是借鉴了汝窑的釉中配方。部分产品极似汝瓷,绝大部分器物,釉中气泡密如攒珠,与汝瓷釉中气泡分布的状况有极大的差异,官窑的釉色更趋向追求玉色。
(2) 北宋官窑器物造型多为炉、瓶、尊、碗、洗、觚等,尊、觚系仿商、周青铜器造型。
(3) 北宋官窑器物开片为冰裂纹,开片有大、小之分,大开片器物,裂纹深入胎骨,独树一帜,不同于北宋任何窑口的产品。小开片器物和汝瓷后期产品开片相似。不开片器物应是该窑的极品,是胎釉膨胀系数一致所造成。
(4) 北宋官窑器物的烧制方法,有支钉支烧和垫饼支烧。支钉支烧的器物,支钉痕迹大,不同于汝瓷,多数器物是采用垫饼支烧。
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应该是“父”与“子”的关系,从遗传学讲,有其共同特征:器物紫口铁足,釉下气泡密如攒珠,釉面开冰裂纹片,个别器物采用大支钉支烧,这些均体现了两个窑口的共性,验证了“袭故京遗制”的文献记载是准确的。(原标题:北宋官瓷 紫口铁足是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