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故里行
2012/3/16 17:39:5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物,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初中时所学课文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我对杜甫的人品有了一个最初的认识,即被他那种宽广的胸襟和厚实的博爱所征服。
参军入伍来到河南,工作调动又来到巩义,使我有机会去拜祭心中的杜甫。于是,在一个周末的上午,我来到了距巩义市区5公里处的杜甫故里——站街镇南瑶湾村。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村庄,街道上寒风呼啸,不时扬起的尘土,似乎告诉人们现在正是隆冬时节。路上几乎看不到闲人,更难觅游客。村边路旁,一座古朴典雅的碑楼,内立清代碑刻,正面楷书“唐工部杜甫故里”,距此不远并立一碑刻,是郭沫若先生的墨宝“杜甫故里纪念馆”。
据说,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即诞生在此的一孔砖砌窑洞里。于是,我急切地走进了正在修建中的杜甫纪念馆,追寻起诗圣的足迹……当年的杜甫诞生窑还在,是一孔坐东向西约有10米深的砖砌窑洞,左侧是一通青石碑,正面楷书大字:“唐杜工部讳甫位”。抬头远望,一座犹如文人案头笔架的山峰,我想,这笔架山就是当年杜老夫子“搁笔”的地方了!而山后那“砚台池”一定是他磨墨挥毫的巨砚所在了。
从房门的缝隙望进去,里面摆放着一些杂乱的物什,旁边的房屋则住进了民工。眼前的景象又一次让我联想起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起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贫病而卒的命运,心中陡然一阵凄凉,我仿佛回到了由盛而衰的唐王朝,看到了满怀忧国忧民之心,一脸清瘦的诗圣杜甫朝我走来,与我倾心交谈……在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浸润下,他终日想的是国事和家事。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在逃难时被叛军捉住,便沉痛地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长期以来,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巩义是诗圣的故乡,是洛河水土培育了诗人高尚的性情,杜甫在颠沛的生活中写下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用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和深情,巩义市人民也为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入市区路口巨大的杜甫雕像和院内四处堆置的砖瓦木材等重建杜甫纪念馆的建筑材料便是最好的证明。
如今的巩义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被评为首批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一座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新巩义正在建设中,诗圣若在天有灵,肯定会感到欣慰的。(原标题:杜甫故里行)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