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追寻杜甫的足迹--—杜甫故里行

2012/3/16 17:27:32 点击数: 【字体: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双子星座,诗文千古,光芒万丈,永远为我中华万代珍爱。  
                
    从个人欣赏角度看,我更加崇仰杜甫,不为别的,就为他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间展示出来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那样的襟怀;以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样的对家国悲惨遭遇的深切关心。还有怒斥权贵阶层恣意妄为,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指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只有饱含对艰难时世里民众福利和生活的关心,杜甫才能写出如此深情的诗章来的。  
              
    作为经济研究人员和旅行者,我几乎走遍了中华大地,经常能够寻觅到诗圣的遗踪。我所拜谒的杜甫遗踪,多在中西部。这是他壮年以后主要的活动地方。杜甫青年时到齐鲁和江南壮游,成年后定居长安。后来又从长安到塬上,安史之乱后经西秦岭中的秦州(今天水一带)到益州(成都),然后又在四川盆地的夔州(三峡一带)漂泊逗留,老弱贫病中流落潭州(长沙)岳州(岳阳),在耒阳一带病逝。   
              
    我在八十年代初期的1982年先专程到洛阳和郑州之间的河南巩县南窑湾村谒诗圣故居。杜甫故里靠近一个名字叫站街的四等小站,快车都不停。我只好从洛阳坐慢车,晃两个小时到那里。第二次去是从郑州到那里,也得晃两个小时。第一次到巩县后,我正好沿京广线南下,又到了岳阳登洞庭畔岳阳楼。登楼观洞庭波涛,想到的是,千二百年前杜甫处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困境中,站在这岳阳楼上依然关注着“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以抒发对家国和百姓艰难命运的关注。
      
    1986年11月初雪时节我在甘肃成县呆了几天,那是古秦州地,杜甫在这里的主要作品是秦州杂咏二十。成县的莲花池,相传是杜甫经常流连之处。初冬,残荷败叶依然漂浮在水面上。公元759年秋冬避安史之乱杜甫寓居秦州,必见此景。他的秦州杂咏,基调正是悲伤的。
        
    1990年春节后我初到成都,马上赶到杜甫草堂去。1997年岁末我到白帝城所在的奉节(夔州),便想起了杜甫的诗句,“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峡急江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村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痛哭秋原何处村。”我感觉,中华处处有杜甫的踪迹和身影。  
        
    杜甫青年起在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游历,中年定居关中,老年又逢乱世,经西北到西南漂泊。就是现代人,交通如此方便快捷,活动范围遍及中原,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如此之大面积国土的,也不见得多。更何况唐朝,人们要出门,多以步行为主,兼用车马。  
       
    我越读杜甫,越感觉到杜甫人格的伟大,越崇敬他。也因此而两次到黄土高原最东缘一个偏僻的村庄,去拜谒他的出生地—一孔窑洞。
      
    出站街车站,向右拐,顺街走去;路再向左下坡。两道黄土梁间的平地上,是肥沃的农田,一道流水名东泗河,从中间经过。过小桥,路左前方有一通石碑,为一砖楼护在中间。碑上铭字“唐工部杜甫故里”。再前行百余米,就是位于笔架山下的南窑湾村。紧贴笔架山的一座清幽的院落,便是杜甫故居。院内靠山有一孔砖砌窑洞。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伟大的文学家杜甫,就出生在这孔窑洞里。窑洞门口旁立有一通石碑,书有“唐工部讳甫位”七个大字。院子大门外墙上还嵌有一“诗圣故里”碑,为雍正年间河南知府张汉所书。  
     
    在院子里的杜甫纪念馆,我看到了现代画家蒋兆和画的杜甫像。这里陈列有历代各种版本的杜诗和杜甫及其诗歌的研究文集等,还有外国出版杜甫诗作的几个外文版本。也有画家依据杜甫“三吏”、“三别”创作的诗意画。并陈列有杜甫遗踪的照片,杜甫家族世系图等。虽然是黄土高原上的偏僻小村,却是我心目中的圣地。从这个窑洞走出去以后,历经颠沛流离,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病逝在湖南耒阳境内的船上。43年后的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正是他百年冥寿,他的孙子才将他的灵柩移回巩县,安葬在邙山上。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过程。权贵荒淫无耻专权误国,兵燹战火蹂躏黎民百姓。他对家国的忧患,对百姓的同情,酿出了万代流传的诗章。他的一生,闪烁着人道主义和爱国的光辉,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良知和良心的体现。 
        
    又进入了新世纪和新千年。离第二次去拜谒,已经有十多年了。这些年里,我多次在北京西北之间往返。每坐火车走陇海线路过站街,我总会向铁道北边的黄土岭豁口中看过去,期望能看见那笔架山,因为杜甫诞生的窑洞,就在笔架山里。也只有杜甫这样的文化巨匠,手里才有要架到笔架山上的如椽巨笔,写出万代传诵的篇章。黄土高原有幸,给中华古国培育了一个杰出的儿子。在今日的中国,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现在几乎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现在她还能再给中国贡献一个这样杰出的人物吗?
       
    河南巩县,如今改了个什么名,真是让人败兴。县改市的歪风,地区与地级市的合并,把好多地方古代传下来的地名都改动得面目全非。荆州和沙市现在是荆沙市,安徽屯溪现在是黄山,灌县是都江堰,南坪是九寨沟,无锡县是锡山。无非改贴一张标签,没有实质变化,不过图个好听。其实在日本和美国,县可管着城市呢。不是吗,洛杉矶市归洛杉矶县管辖,迈阿密归达德县管。  
      
    如果杜甫在天有灵,是否知道他的家乡现在叫巩义了?他是否还能在巩义市找到他的故乡?难说。遗憾,这种任意割裂地方历史传统的改名歪风。(原标题:追寻杜甫的足迹--—杜甫故里行)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自然之友 作者:邹蓝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