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古生代时期是地壳较为活跃的时期,期间曾发生过一个叫做“华里西”著名的地质构造运动,该运动在我国河南西峡地区表现得尤为强烈,经过这次地质构造运动,西峡地区普遍沉降,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断陷盆地,开始接受晚白垩世的陆相沉积物,进入了盆地发展阶段。此期的一系列大规模的构造运动,造成了本地区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盆地的底部形成了各种类型变质岩和各种混合岩类。尔后逐渐以杂色砾岩、砂岩、泥岩为主交替沉积,从沉积旋律来分析,基本上反映了当时以断陷盆地、河流相为主题的沉积环境。其中以砂砾岩为代表的沉积物,砾石成分以硅质岩、变质岩和火成岩为主,其中砾石的后期搬运的磨回度完好,显示这些砾石显然是经过长期搬运后而沉积下来的。这些砾自的组分最明是来自河流上游元古代地层,或来自震旦纪地层和含火山岩地区的地层,其砾径变比较大、分选程度不一,表明古河道造成摇摆变化较大,在丰水期河流流速缓慢形成古河道曲折加大,大规模的降水形成山洪暴发,河道切割之下,形成大规模的牛轭湖,广阔的湖面开始接受较细的泥质或砂质沉积。通过上述沉积环境的分析,白垩纪晚期时,西峡地区基本上是—个具有较广阔水域面积、地势较为低洼,河湖众多的山间盆地环境。概括起来,此地区的古地理特征为以河流、湖泊、沼泽和海拔较低的丘陵为主的山间盆地环境。而重阳、丁河为靠近盆地西部的边缘区域,由于盆地的边缘往往地质运动较为活跃,地壳活动控制了此区的沉积速度。在年降水量加大的时期内,来自山区的洪水携带大量的陆地冲积物质倾注而下,包括卵石、泥沙等洪积物质,此时该区主要接受大量的粗碎屑沉积物。相反,在降水量适中的时期,该区河湖广布,靠近盆地边缘的开阔地带形成宏观的沼泽区和山前林带。其中沼泽区靠近水域的范围内,生存着以喜潮湿的草本租乔灌木共生为主的植被类型,其间可见以形形色色的恐龙及早期小型哺乳动物为代表的陆生脊椎动物,河湖岸边随地可见大量的恐龙蛋及其碎片;无脊椎动物几乎无处不在,河湖中水生甲壳类是鱼类及小型脊椎动物的美食,陆地上多足纲、昆虫纲的类型几乎遍布于适宜它们生存的地方。地势海拔较高的地区生长着以山地针叶树和被子植物中的乔木、灌木共生的原始植被群落,正是这些高大的松柏类植物分泌出大量的树脂,树脂从高大的树木流泻而下,一层一层地积累下来。地壳运动往往是造成盆地沧海桑田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地壳频繁变化破坏了原来的生物群落,而树脂却被搬运到掘沙之中被以后逐渐增厚的沉积物深深地埋藏起来,经历了千万年的地质历程,终于石化形成了我们发现在地层之中的西峡琥珀。(原标题:西峡琥珀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