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化大革命”中梨树遭到砍伐,生产受到影响,收购量下降。1974年收购53.9万斤,1975年收购67.8万斤。1976年收购88万斤,较 1963年下降33.4%。1977年,仅收购12.2万斤,优势受挫。1979年后,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全面实施,梨树实行承包,平均分树到人,但因承包期限偏短,承包者重收益,轻管理,有的毁树种田,使梨树面积逐年减少。金县原有梨树面积3000多亩,1982年为1347亩,1983年为1119 亩,1984年为830亩,1985年仅存692亩。大部分梨园树萎枝枯,病虫害严重,濒临绝种,孟津梨的优势,再次受挫。
为了重新开发孟津梨,县林业部门曾派人到河北省著名产梨区赵县学习经验,回来后,采取边研究、边规划、边实施的办法,进行育苗。1980年,开始嫁接,同时整顿完善了梨园承包责任制,延长承包期、建立万亩丰产梨基地。
孟津开发商品梨基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老城、平乐、送庄、白鹤、朝阳等5个乡内的地形、地貌、土壤、温度和降水量都完全符合梨树适生区的要求。特别是大于10℃的积温高出适生要求,其稳定通过10℃积温的平均日期是3月31日和4月1日,较其他地区为早,这里的实际温差高于适生要求2.5℃,这一重要因素,使孟津梨能够早熟品优。4月下旬,孟津有一相对多雨阶段,旬雨量为28.6毫米,这对梨树生发新梢,幼果膨大极为有利。加之中州、黄河两渠的水利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梨树生长的要求。土壤的构成及养份供应条件。孟津属上中等梨的高产优质地区。
技术力量方面,有果树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5人,园艺技术员5人,农民技术员100多人。1980年,县林科所从19000株梨树中,选出优良单株 4株,在22亩密植速生园内通过嫁接、育苗等试验,至1983年实现了“一年栽树、二年挂果”的计划,亩产1400公斤。1984年亩产梨5530公斤,每亩收益2000元以上。
开发孟津梨业生产,建立商品梨基地,在社会条件、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原标题:孟津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