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大仵乡朱堌寺村有一棵六百余年树龄的皂角树,树高近十五米,有三米粗,三乡五里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它之所以这样出名,除了它树龄长、树身高大外,还因为它承载着不少历史典故。
今年夏季的一天,我们来到朱堌寺村的皂角树旁。我看到此树虽然有几百年的树龄,但仍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翠绿挺拔,生机盎然,不仅毫无“老像”,而且毫无“倦意”,一改我想象中枯枝败叶的形象。树下几位正在乘凉的老乡大概看出我们是为皂角树而来,就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还给我们讲了不少有关皂角树的故事。
话说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后,其长孙朱允炆即位。但时间不长,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兵破南京,皇宫起火,朱允炆生死成谜。按照柘城《仵氏族谱》载:朱棣当上皇帝后,传旨锦衣卫,全国搜捕明惠帝朱允炆。朱允炆率焦、余、孟、黄、王、李等姓的十三名宫廷侍卫逃离南京,在锦衣卫追杀搜捕下,走投无路,便想起朱氏先祖朱襄氏——炎帝,于是就逃至今柘城县大仵乡朱襄氏的陵地,拜祭帝陵,并在陵前亲植一棵皂角树。而后,主仆十三人义结金兰,将“朱”字埋头拆写为“仵”作为姓,在朱襄氏陵二里许外定居,取村名“仵家村”,时明成祖三年(公元1406年)。
柘城县所在的黄淮大平原上种植的传统树木属北方树种,皂角树则是北方树种的“稀有树”——不像杨、柳、榆、槐、桑、楝、椿、柏等树栽种得那样普遍。特别是在陵坟墓地栽植的树,几乎是清一色的侧柏,在陵坟墓地中栽皂角树的极少。作为曾为天子之尊的朱允炆为何要在炎帝陵前栽皂角树呢?这不得不引起后人的深思。
众所周知,在朱棣、朱允炆叔侄的政权争斗中,朱允炆是占“天理”却失去皇位者,而民间又有“胜者王侯败者贼”之说,因此,朱允炆的形象当然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真龙天子。作为朱元璋钦定的大明朝第二位皇帝,他内心世界里酸辣苦甜的复杂性当然是难以描绘。
皂角树属豆科落叶乔木,成树后每年结一茬果,果实形如所食蔬菜的梅豆,但体形大于梅豆,称为“皂角”。在使用肥皂等洗涤物之前,民间常用皂角洗衣。这个现实就告诉人们,皂角能去污垢留清白。至此,我们便可以理解:朱允炆栽皂角树,是想证明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的清白。
朱允炆在仵家村安定下来后,常到朱襄氏陵前行礼祭祖,当然,他忘不了对皂角树的倾心管理。日复一日,皂角树不仅长大了,而且还感恩似地有了灵性。一位年近八十的老者给我们活灵活现的讲述,似乎让“灵性”得到了验证。
老者手指树冠,让我们看伸向院中的一枝,树干中间生出一个平面形的“圆盘”,面积像一个脸盆,中间有一个围棋子大的小孔,“圆盘”四周长出几个枝干,继续外延生长。老人说,乡下人把小孔、小洞叫成“小眼”,当地人说眼睛时,只单用一个“眼”字。带孔的圆盘就是替朱允炆讲话:“你们来到树下,都要睁开眼看着我,看我冤不冤。”我们正在半信半疑地瞅上瞅下时,老人又说出小孔的另一处寓意:如果把“圆盘”竖起来,就是古时射箭用的“箭靶”。如果箭箭穿过“靶心”,也就是箭箭射在致命的要害处,形成万箭穿胸之状。这不就是当年身处异境,艰难煎熬的明惠帝朱允炆的真实处境吗?
老人还告诉我们一个现象:这颗皂角树一年只结四颗果,不多不少。这不仅显得奇怪,而且给人们带来相当大的想象空间。上千年来,民众用皂角当作“清洁剂”洗衣物,足见皂角树应是棵棵硕果累累,但是此树并不是这样。讲述的老者为了证明他说的真实性,又补充说:“我在当地长大,小时就听大人们这样说,这棵树一年只结四个皂角,现在我都快八十了,这棵树还是每年只结四个果。”
他卖了一个关子——为什么是四个果?随即自答,这与“四”有关:明惠帝朱允炆的皇位是他四叔朱棣夺去的,里面有“四”;朱允炆当了四年皇帝,里面又有“四”;朱允炆的年号是“建文”,建文四年时由明成祖废除,暗藏着“四”;南京城破,火烧皇宫,朱允炆死里逃生,落户仵家村,颠沛流离整四年,是终身难忘的“四”;朱允炆虽然在朱襄氏墓地定居,但是一年四季仍不忘四面八方之事。老者一口气说出一群“四”来,都是历史典故。(田启义)(原标题:皂角树承载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