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竹林,你可能首先想到江南——安吉竹海、双溪竹海、宜兴竹海、蜀南竹海,漫山遍野,尉为壮观。可是,在我国的北方,还有一片北半球纬度最高、面积最大、品种最多、历史最久的人工栽培规模化、产业化竹林——博爱竹林。在焦作市博爱县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一亩园,十亩田”、“不怕粮价涨,只要竹刀响,要钱有钱,要粮有粮”。11月13日记者走近北方最大竹林区——博爱竹林,一起了解那里的竹文化。
地处河南焦作的博爱县有太行山下小江南之称,境内有1.3万亩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人工栽培型竹林。当地竹货编制加工悠久历史,在黄河以北地区享有盛名。博爱县许良镇、月山镇、磨头镇3个镇30多个村庄都盛产竹器产品,产品约有200 余种,大至桌、椅、床、屏风、沙发等,小至虫笼、竹篮、盆架、花架等。有些著名产品,如牛磨门帘、许良竹椅、泗沟篦梳、南道竹篮等,制作细腻,工艺精巧,深受各地客商欢迎。牛磨村的五色丝线门帘,清朝时还被列为“贡品”。过去,在怀川地区还流传有这样几句民谣:“许良竹椅泗沟篦,牛磨门帘南道篮,辛庄簸箩中道耙,下水磨竹筷、冯竹园筐,清化竹货名远扬。”
刘栋是博爱县月山镇侯山村的村民,他是博爱扇艺的19代传承人,现在经营着一家独具博爱特色的工艺扇叶专业合作社。可别小瞧他家的扇子,最便宜的一把也要上千元。扇骨全部采用上好的竹材,扇起风来可以闻到阵阵的清香。刘栋说:“我们现在主要是生产工艺扇,尽管这个工艺上比较复杂一点,但是附加值比较高,每一把都不一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博爱县肥沃的土壤、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为博爱竹林的生长繁育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刘栋告诉记者,博爱县把竹子加工成竹器产品进行销售,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博爱县的竹业生产,曾经是竹区经济的主要来源,在竹农经济收入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建国后,博爱县竹产业进入辉煌时期,当时竹制品种类多达300余种,参加竹编的农户占竹农总户数的60%以上,其中竹扇、竹篮等竹编产品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不锈钢、塑料等替代产品日益增多,竹区群众的收入渠道逐渐增多,许多竹制品渐渐退出了日常用品这个大舞台,博爱县竹产业没有了当日的辉煌。据刘栋回忆当时村里面的扇子到2001年的时候就走入低谷了,全村看到扇子就怕,一个村赔的不得了,那个扇子一下子全卖不了,这样以后就剩他一个人在做竹扇,于是他就把扇子全部运到合作社里面,开始运作,一个合作社带了40多个年纪稍大点的家庭妇女在做,这几年运营下来也是非常艰辛。
为了挖掘、传承和发扬博爱县传统竹编工艺,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同时挖掘一批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竹编工艺精品,搭建一个展示互动交流平台,推动博爱竹编生产,近几年,博爱县政府加大对竹农的扶持力度,开办各种竹文化活动,在今年还特意举办了首届竹编大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博爱县竹林保护管理工作站站长张玲向记者介绍:“每年的竹文化节我们会收集他们的产品去做推介,宣传我们清化竹器的优点、特色。而且,下一步我们会组织他们去四川学习一下,学习人家的竹编,回来把工艺再改进一下,去丰富品种,提高品位,把这个产业再发展起来 。
博爱县政府最近几年大力发展竹篮编织业,使这一项传统手工艺重现光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记者胡晓辉 李欣洁 通讯员毕晶)(原标题:活力新农村:博爱竹林带活当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