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2000年11月17日黄金时间,我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汇报了嫩头青萝卜勇闯市场的大事。”
时隔6年,河南省固始县蒋集镇的党委书记王强回忆起这件事,仍然激动不已。
拉起名号闯京城
8年前,蹲在成片的萝卜地里,王强和农民们掰着手指算着这样一笔账:如果一个萝卜能卖到1元钱,那0.066公顷地的2000个萝卜就是2000元,除去各项开支,还能赚1500元,对于农民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当时作为新任蒋集镇的党委书记,王强的梦想是要把这小小的萝卜做成大产业。
传说在远古时期,神农氏的小女儿从穿过蒋集的淮河支流史河边经过,看到这里淤积的成片沙土,土质疏松、肥沃、细腻,河流灌溉方便,就在这里播下了萝卜的种子。从那以后,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种植萝卜的传统就传承了下来,凭借水果味等品质的优势,在地方蔬菜品种中独树一帜,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王。
“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这些只能意味着开发萝卜产业有一定的条件,并不代表可以把萝卜的资源优势转化成商品产业开发出来。”王强说,在那一段时间里,他和几个班子成员,脑子里整天都是萝卜、萝卜,班子会议也商量了几次种萝卜的事,最后大家得出结论:要给萝卜起个好名字,发挥萝卜传统品质优良的优势,通过萝卜品牌的传播、带动,最终形成蒋集镇蔬菜生产的产业化。
汁多味甜,清脆爽口,外形美观,个体均匀,肉质多以青色为主,围绕着这些鲜明的特点,当时蒋集镇6.3万人掀起了给萝卜起名字的热潮。
“最后,我们定下了‘嫩头青’作为闯市场的品牌,取意该品种萝卜青多白少(青色占长度的2/3)、鲜嫩味美、外形憨态可掬等独特优势,并于1999年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嫩头青’商标,当年,我们就带着萝卜闯进了京城。”王强自豪地说。
三十条标准“护身”
有了好名字,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干了。
“看起来是推广一个小萝卜品牌,但当时推行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比如要克服反季节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产品走入市场的标准问题,而且,从一家一户分种到基地种植,更需要合适的管理措施。”王强说。
谈到嫩头青品牌的推行,固始县蒋集镇绿源果蔬公司经理卢启安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一个萝卜有三十条标准,这是以前在“散养”种植中不敢想像的。制定技术标准,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提升产品档次,是保证嫩头青成名的最基础、最主要的因素。
过去,萝卜大小尺寸不统一,外形各异,也很难卖上好价钱。为帮助农户种好萝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局、水利局等各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协助镇政府制定了《嫩头青萝卜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一个小小的萝卜种植,从选种、施肥到护理,包括萝卜的苏氨酸、水分、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含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标准达30项之多。如按照标准要求,嫩头青萝卜的长度应在10~15厘米,直径6~8厘米,个重0.4~0.6斤。“如今,通过技术改造,嫩头青萝卜的口感更好了,每公斤嫩头青萝卜的价格比一般的萝卜都要高出1-2角钱。”当地菜农告诉记者。
为了确保嫩头青萝卜的品质,2000年,蒋集镇政府将萝卜取样,送到国家农业部农副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嫩头青萝卜各项指标同其他地方同类产品相比,营养成分更丰富,除含有多种维生素外,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还富含人体需要的钙、锌、铁等无机盐及多种氨基酸。
为保证嫩头青萝卜这些传统品质,镇政府推行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首先是基地带动,选择条件好的村建立温室大棚,进行测土施肥,倡导环保种植,保证一年四季萝卜的供应,如在秦楼村就有日光温室19座,大小拱棚160多个;其次,通过典型引导,在种植大户基地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让农民算经济账,提高他们种植萝卜的积极性,提升萝卜的品质。
在提升产品的档次上,镇政府还采取了高薪聘请农艺师、技术人员包基地和农户的做法,指导农户进行温室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几年来,共举办培训班2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万多份,组织了14个村的干部和种植大户到山东寿光学习种植和管理技术,目前,全镇有农民技术员76人,90%的菜农都掌握了1到2门蔬菜种植技术,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专家。
“萝卜头”满天飞
技术上去了,质量提高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也增多了,嫩头青萝卜的品牌也随之响亮了起来。
“最主要的表现是,我们的小‘萝卜头’满天飞。”王强介绍,被称为“萝卜头”的,就是那些由在外务工人员、当地“小能人”等组成的嫩头青萝卜品牌经纪人。
“这是新时代的农民经纪人,他们南下两广,北进京津,东突上海,西到陕甘,为嫩头青品牌的拓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王强说,他们这个宝贵的经验,已经外传给附近的乡镇和前来取经的外地客户了。如在京务工人员蔡保国,被聘为果蔬公司副经理后,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逐渐稳定了北京、天津等北方市场的销售工作,每年销往北京的萝卜等蔬菜都在160万公斤以上。
既当质量守护者,又当品牌宣传员,还是产品推销员,“我就是一个典型的‘萝卜头’。”王强戏言。因为从1998年起,他们为推介嫩头青萝卜品牌,带着萝卜先后参加了农多次产品展销会。最有名的一次当属2000年11月的全国优质农副产品产销见面会。“我拿刀为客户切萝卜,请他们当面品尝嫩头青甜美的品质。”王强爽朗地大笑,“更为难忘的是,当天嫩头青和我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后来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都做了报道。”
其实,最让人称道的还是由王强促成成立的固始县蒋集镇绿源果蔬公司,专门负责嫩头青萝卜等蔬菜的种植、管理和销售。
过去,农户分散经营,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更谈不上品牌效应。现在,采取企业化运作的方式,由公司负责开展对外业务、品牌推广等工作。由镇绿源果蔬公司和农民签订生产合同,实行包供种、包管理、包技术服务、包回收的四包政策。近年来,由镇果蔬公司直接为菜农提供销售信息160多次,销售的萝卜等蔬菜达1500多万公斤,销售额近千万元。
8年后,王强实现了他的嫩头青品牌梦:全镇萝卜面积达到近400公顷,每公顷创造效益近3万元,嫩头青也成了河南省名牌产品。如今,四只一小盒,八只一大盒的嫩头青也“卖出了肉价”。(杜 吟)(原标题:“嫩头青”江湖闯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