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禹州市处处一派繁忙。伴随着禹州市药交会的举办,投资2亿多元打造的全国最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华药城内,更是药香四溢,客商川流不息。
郑熙是一位专门经销人参和高丽参的东北客商,他说,他每年的十月下旬必来禹州参加孙思邈国际医药文化节和中医药交易大会。通过禹州药市,可以让他们企业实现销售1300多万元,几乎占到他们在全国市场销售额的一半。
禹州素有“药都”的美誉,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
“把悠久的文化历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既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禹州市委书记蔡全法告诉记者。
为此,禹州市提出了“以文化为核心,以基地为支撑,以市场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思路,编制了中药材发展规划,专门保留了负责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和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的中药材市场管理委员会和中药材生产办公室,并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挂帅,从组织、机制、人员等方面为发展医药经济提供保障。
“禹州药市”既是禹州市悠久中医药文化历史的载体,也是禹州市发展中医药产业的依托。禹州市举办的“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暨中国禹州中医药交易会”,提高了“禹州药市”的知名度和辐射力,促进禹州成为全国大型的、先进的中药材集散地。目前,“禹州药市”已经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交易量从2002年的3亿元上升到目前的15亿元,位居全国药市第三。同时,正在加紧建设的华中中药材物流港和河南省万家中药材物流港两个中药材物流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建成后年存储中药材30万吨,交易量超60万吨,交易额将达到45亿元。
当地依托“禹州药市”,引导农民更多地种植中药材。禹州市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种植品种47个,年产值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禹州市充分发挥药王制药和中药饮片厂等龙头企业的作用,把传统中药的炮制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拉长中药材深加工链条,增加药材附加值。截至目前,全市中医药企业已发展到33家,年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记者刘海涛 通讯员化红军 李 涛)(原标题:禹州:“药都”文化带动药材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