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特色发展看鄢陵(2)

2013/9/2 16:26:16 点击数: 【字体:

  破解难题之三:

  彰显幸福特色,改善民生攀新高

  花木—生态—旅游—城镇化,归根结底是要群众生活的幸福。

  幸福不幸福,健康是基础。好生态、好环境、好生活,给鄢陵人民带来了延年益寿的期盼。

  为此,鄢陵谋划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健康鄢陵、幸福人民”行动,实施7个专项行动30个重点项目,着力在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产业等方面跨越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该县拿出近年来产业发展获得的财税收入,与落实十项民生工程结合起来,切实办好民生大事:免费为全县适龄群众健康体检一次,免费发放限盐勺、限油勺、健康知识手册,免费进行健康讲座,打造半小时就医圈,构建城乡一体的健康城市,县财政对90岁、10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分别发放30元、100元的生活补贴……

  去年以来,该县围绕“养生基地、长寿之乡”目标,及时启动了“中国长寿之乡”创建工作。今年9月,从首都北京传来喜讯:“中国长寿之乡”评审委员会授予鄢陵县“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在授牌仪式上,鄢陵县同时还被确定为“中国健康城乡创建试点县”。

  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特别是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坚定了鄢陵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我们坚信,通过走一条有鄢陵特色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鄢陵特色会更加彰显,发展会更加迅速,百姓会更加幸福!

    生态鄢陵 务实发展

    鄢陵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志宏

  近年来,鄢陵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等19个“国字号”称号,走出了一条被誉为“鄢陵模式”的“特色经济之路”,花木、生态、旅游、健康、平安5个知名品牌更加响亮,务实、开放、和谐的鄢陵在“跨越发展、幸福城乡”的道路上持续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一、坚持生态立县 实现绿色增长

  立足县情,在保证粮食稳产增产、成功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基础上,按照“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的思路,把发展花木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着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扩规模、促集聚。持续扩大花木规模,加速产业集聚,以规模促集约、以集约增效益。目前,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60万亩,拥有花木园林企业790家,成为“中国花木第一县”。名优花木园区入驻规模企业182家,形成了集品种研发、种苗繁育、花木生产、市场物流、园林工程、三产服务为一体,链条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被列入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试点。二是调结构、促提升。高标准建设省级重点项目中原花木物流园,以市场流通体系的完善促进花木销售,以市场反映的供求信息引导花木种植结构调整。按照省、市花木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鲜切花生产基地,成功引进了河南建业,云南绿众源、龙源、恒兴等一批龙头企业,稳定了白菊、玫瑰、非洲菊等主打品种的规模生产,花木产品档次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被确定为“全国优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三是延产业、促融合。依托花木资源造就的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先后建成了花博园、花都温泉、名优花木园区、花溪旅游度假区、中原赐福酒店、姚家庄园等一批特色景区景点和三产服务项目,成功举办了12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宜居花城—休闲之旅”正在成为省内外知名旅游品牌,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花木、生态、旅游的融合对接,有力激活了三产发展,餐饮业、房地产业、会务培训、物流运输、休闲商业等一批新兴产业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二、坚持工业富县 鸣奏发展强音

  本着“绿色增长”的理念,化工业基础弱的劣势为“转轨”负担小的优势,建立项目入驻会商制度,严把产业定位、项目规划、投资强度关口,确保所上的每一个项目都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全力打造鄢陵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生态品牌。目前,已形成了纺织箱包、装备制造、食品饮品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县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调整到19.17平方公里,建成了“五纵六横”道路网络,省内首座220kV智能输变电站投入运营,水、电、路、绿化、亮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实施了科技创业园标准化厂房、麦肯特综合功能区等配套项目,建成了全程代理服务中心,项目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走在了全省前列;累计入驻企业126家,形成了纺织箱包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食品饮品产业园“一区三园”发展格局。其中,纺织箱包产业园纺织生产规模达到110万锭,凯豫纺织、林杰纺织、振德纺织、澳德利纺织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逐步健全了纺纱、织布、服装加工的产业链条;箱包工业园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箱包辅料生产销售基地,成功举办了箱包皮具博览会,初步形成了“鄢陵箱包”区域品牌竞争优势,被列为全省“十二五”时期重点扶持发展的特色产业和“四大特色专业市场”之一。装备制造产业园集聚了全县千余家散热换热设备制造企业,中技桩业、辰宇光电、华创科技、华汇变压器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集聚效应全面显现。食品饮品产业园是借助鄢陵丰富的物资、优质地下水资源快速壮大的专业园区,大中原食品、龙程农产品精深加工、汇源果汁、台湾食品工业园等一批项目正在积极洽谈入驻事宜,形成和保持了大项目集中涌入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拉动投资、扩大内需、调优结构、推动发展、增强后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坚持以城兴县 推进城乡一体

  紧紧围绕建设许昌东部田园生态组团城市的目标定位,确立了“中心提升、新区西进、两轴六镇、城乡统筹、田园生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中心城区、特色镇区、新型农村社区”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一是规划引领。坚持全域规划理念,科学编制总体规划、组团城市规划、镇域镇区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加快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A级景区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等专业专项规划对接,多规合一、多规同步,着力构筑总规、详规衔接配套,县城、乡镇、社区一体布局的规划系统。坚持规委会工作制度,严把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关,保障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二是中心带动。加快老城区和“三村”改造,把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划定为29个改造单元,启动了鼓楼市场、南街社区等15个改造项目,完成了人民路、花博大道、迎宾大道等17条道路的贯通改造工程,形成了县城区“八横九纵”路网、名优花木园区环状路网和全县1371公里“连乡进村”路网体系;建成了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天然气管网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基点突破。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将全县386个村整合为59个新型农村社区和30个城镇社区。累计启动5个中心镇和18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供水、排水、通信管线等所有基础设施和沿街绿化同步规划建设,一次投资、一步到位,让群众真正成为城镇化建设的受益者。目前,纳入全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内的陈化店东明义安置区已经交付使用,黄龙社区一期、明义社区二期主体已竣工。在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推进中,探索了宅基地换房、容积率推算安置面积、容积率调控安置面积、政策项目推动、自我改造、招商引资与三产开发相结合改造“六种安置模式”,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铺开提供了示范。四是环境整治。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抓手,理顺城市建管体制,持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建制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完善了“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做到密闭运输、日产日清;对县城区道路、庭院、游园、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乡镇主干道等进行全方位、高密度绿化,城市环境、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成为“河南省园林县城”,全县省级生态镇达到5个,省、市级生态村达到84个。

  四、坚持以人为本 民生持续改善

  始终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将发展之举立足民生,政策设计倾斜民生,财政资金投向民生,力求群众满意。认真做好“衣食住行教医保、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十项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深入开展“健康鄢陵、幸福人民”行动,扎实推进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饮食、健康文体、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产业7个专项行动和与之配套的30个重点项目,目前已成功创建“中国长寿之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治安防控、安全生产、群众信访等工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县生产总值以年均12%的速度递增,工业增加值以年均17%的速度递增,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财政公共预算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财政资金用于民生的支出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年均17%的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4%的速度递增。在2011年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列第19位,公众安全感指数全省第一。

  今天的鄢陵,县域经济步入快速增长期,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在今后的发展中,鄢陵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跨越发展、幸福城乡”目标必将早成现实!。(赵霁虹 许廷合 通讯员 康运东 王耀杰 王伟峰)(原标题:特色发展看鄢陵)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许昌网(2012-11-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