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窑头红梨”红透新生活

2013/8/30 18:14:56 点击数: 【字体:


  这一阵子,名不见经传的浚县王庄乡窑头村游人如织、客商不断。他们都是冲着一样东西来的——窑头红梨。

  “白毛的枣、道口的鸡、窑头的红梨甜如蜜”这句民谣,在豫北地区流传很广。

  窑头红梨不仅“馋倒”了游客和客商,更“红透”了村民们的新生活。凭着特产窑头红梨,窑头村建成了令人羡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窑头红梨甘甜爽口、极具药用价值,在所有梨品中独树一帜。“可这宝贝疙瘩差点让俺们给毁了。”老果农赵二堂感慨地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大造万亩丰产田”号召下,千顷梨林被砍伐殆尽,一时间,窑头红梨沉寂了。梨林改农田后,村民们依旧受穷。

  前几年,看着别的村靠发展特色经济一个个富了起来,群众着急,刚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秦金胜更着急。

  何不在窑头红梨上做文章?有人向秦金胜建议。可当时村里只剩下7棵不再挂果的老梨树。怎么办?秦金胜狠下决心,一定要把窑头红梨救回来。

  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他们从市里聘来技术员,并主动与省林业学校联系,寻求帮助。通过运用芽接、接穗、改土等一系列现代科技手段,窑头村成功栽培了1万株红梨苗。

  2005年,红梨树终于结果了。经专家检测,以7棵老梨树为蓝本培育出的窑头红梨,不仅保持了窑头红梨原有的口感,而且改良后维生素C、有机酸等含量大大增加,极具药用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

  2006年,窑头村产的15万公斤红梨上市后,价格比一般甜梨高出1倍,但很快被抢购一空。看到了收益,村民们种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在村党支部引导下,该村建成了两个百亩红梨种植游览示范园,注册了“窑头红梨”商标,同时还把窑头红梨包装成高档礼品摆上了超市货架,窑头红梨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每年创造经济效益240万元。

  当年亲眼看着大批梨树被砍的赵二堂,今年卖梨净赚了5万元。在赵老汉眼里,红梨树就是他的“摇钱树”。时下,在窑头红梨产业的带动下,窑头村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全村年人均现金收入已达52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本报记者  李定宇   本报通讯员 王文书)(原标题:“窑头红梨”红透新生活)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2009-11-0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浚县:特产“窑头红梨”复活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