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树叶渐黄还绿,但是那山间的柿子树上却挂着一盏盏橘红色的灯笼,强势地闯入你的视线。它热烈而宁静,给农民希望和富裕。
我省是柿树种植的最适生区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第三位,是全国柿子三大产区之一。柿树种植主要分布在洛阳、南阳、安阳、新乡、焦作、平顶山等地,其中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的县市有荥阳、博爱、新安、偃师、栾川、鲁山、卫辉、林州、淅川等。主栽品种有博爱八月黄,荥阳水柿、灰柿、七月早,新安牛心柿等。
我省的柿树绝大部分为涩柿品种,不耐贮,商品性差,很难作为鲜水果进入市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日本甜柿是我省1990年代开始引进的新型果树品种。9月成熟,摘下就可食用。
甜柿发展前景好
我省甜柿大多为零星分布,没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较小,产品供不应求,近几年甜柿价格稳中有升。
日本甜柿具有生长快、结果早、易丰产、品质佳、树上自然脱涩、耐贮运、效益高等特点。从外观看,日本甜柿色泽鲜艳;从品质比较,日本甜柿脆甜可口,宜作水果。日本甜柿品种很多,经引种试验,在我省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富有、次郎、西村早生、禅寺丸等。
日本甜柿耐瘠抗旱,是发展山区半山区经济的优良果树。它种植管理相对简单,用工量比其他果树少得多。据统计,甜柿的用工量只有苹果和桃的一半,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我省的劳动力优势也是日本和韩国不能比的,这也为我省甜柿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从国际市场来看,几个农业大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基本不生产柿子,不会冲击我们的国内市场,也不会对我们的甜柿出口带来竞争压力。尽管日本、韩国的甜柿产量较高,质量较好,但这两个国家均属农业小国,也属于小农经济,甜柿生产成本比我们高得多,也不会对我们占领国外甜柿市场形成太大竞争。作为一种益智、健康食品,日本甜柿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供不应求,出口价格大大高于苹果等传统水果。在日本,一个甜柿最高售价1000日元(折合人民币70元)。
从国内市场水果消费趋势看,大宗水果的消费量稳中有降,趋向稳定,小杂果消费量增长较快。甜柿成熟期正值国庆、中秋期间,其果色橙红,具有亮丽的蜡质光泽,似“火焰”,可满足节假日期间人们对小杂果的消费需求。
甜柿栽后一般第二年就可结果,5~6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量在4000公斤以上。我省甜柿收购价一般都在每公斤6元左右,亩产值可达2万元。如果用柿叶做保健茶,还可以增加一部分收益。
柿子生产问题多
1990年代以来,我国柿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90年,我国柿子产量仅为60万吨,到2004年达到180万吨,每年以近10万吨的产量增加。
尽管作为我国的特色水果,柿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截至目前柿子只是土特产品,还没有真正远销海外。究其原因是现行的脱涩技术使柿子脱涩后即变软、变黑,脱涩后的柿子既摆不上货架,不便贮运,又不能吸引习惯于吃硬脆柿子的南方人和外国人消费。
省林科院魏玉君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柿子的生产与研究。他摆出了柿子产业的一系列问题:涩柿产量低而不稳,不宜加工和储藏,必须经过漤制脱涩后方可食用,而且要掌握好水温、火候、时间和埋放材料等条件。如果掌握不好,柿子会脱涩不完全。柿子优良品种和专用品种的开发与推广力度不够,大多数生产品种属本地品种,品质差,不耐贮藏,成熟后需迅速处理。我省柿树多为零星种植,规模化经营的较少,各级营销体系不健全,柿子生产尚未形成产业化。现有的加工产品主要以柿饼、柿醋、柿霜糖为主,处于粗加工阶段,贮藏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种植技术需要创新
荥阳柿子皮薄无核,浆汁丰富,曾是宫廷贡品,有着上千年的种植历史。2006年11月,荥阳市的柿子红了,漫山遍野的柿子无人收购。柿农只能先把柿子摘下来,然后做成柿饼或者在家酿成柿子醋,有的来不及采摘的,只能眼睁睁看着柿子烂掉。而在2007年12月,日本柿子在北京市场销售,一个柿子竟然卖到200元人民币。同样是柿子,为什么我们的柿子同日本柿子相比差距如此悬殊,在市场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那么,日本种植柿子有什么奥秘呢?省林科院魏玉君博士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一是品种。日本有柿子品种1000多个,其中很多被我国引进种植。但有意思的是,他们生产中大面积栽培品种只有十几个。他们选用最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几十年不变。而我们栽培的品种就很多很杂,不少地方赶时髦,违背 “适地适树适品种”的栽培原则,盲目引进推广新品种。二是种植技术。日本研究种植技术的重点是提高果实品质,开发易操作型技术。比如,为了生产反季节柿子,日本开发了设施内加温栽培技术,使柿子6月就可采收上市。在科学配方施肥、灌水、提高品质研究方面,根系保水性(覆盖)栽培技术既节水又省肥,大容器栽培或控根栽培技术可使细根集中在土壤浅层。三是脱涩和采后处理。改进脱涩方法,延长货架寿命,是日本目前最大的研究课题。日本的科研人员对柿子内丹宁的成分和性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对柿子软化机理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鉴定出了脱涩过程中柿子软化的限制性因子,不同的柿子品种使用不同的脱涩方法。在保鲜方面,小包装高效冷藏技术可有效地保鲜柿子180天,6~9月供应的是温室中栽培柿子,10~11月供应的是露地采收的柿子,12月至翌年5月供应的是保鲜柿子,做到了柿子周年上市。
为柿子产业插上翅膀
目前我省还有很多制约柿子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不了。针对这些问题,魏玉君忧心忡忡。她说:“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改变,会严重影响我省柿子产业的发展。”
魏玉君认为,当前我们需要做以下工作:引进新的柿子品种,特别是甜柿品种;引进先进的栽培技术,矮化柿树,实行柿树的产业化管理;采用先进的脱涩技术,使柿子脱涩后仍然保持新鲜、硬脆;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使柿子均衡上市;研制柿子酒,生产柿子茶、透明柿饼、柿子羹、柿蛋皮等柿子系列加工品,延长它的产业链。
目前,我省每年投入到柿子产业科研的人、财、物不多,发表的论文和鉴定的成果也不多,对我省柿子产业发展的作用不大。这就需要将科研院所、高校及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联合起来,集中力量,统筹规划,协作攻关,以避免低水平下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让科研、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走边科研、边示范、边推广的路子,力争在短时间内,能在柿子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保鲜运输及深加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我们的柿子产得下、收得回、存得住、销得出,为我省柿子产业出一把力。(本报记者 王雅萍)(原标题:柿子产业呼唤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