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南召:金蚕银茧耀山乡

2013/3/13 17:10:53 点击数: 【字体:

    摘要: 满目青山,树树柞叶。青枝绿叶间点缀着肥硕的金色柞蚕。远处的密林中,布谷鸟在得意地叫着“蚕倌可恶”、“蚕倌可恶”,并伺机飞来偷吃柞蚕。 
    
    守望与传承
    
    满目青山,树树柞叶。青枝绿叶间点缀着肥硕的金色柞蚕。远处的密林中,布谷鸟在得意地叫着“蚕倌可恶”、“蚕倌可恶”,并伺机飞来偷吃柞蚕。 
    
    这是四五月间在南召山乡常见的一幅画面。 
    
    一顶草帽,一把剪刀,一只箩筐,城郊乡东庄村的蚕坡上,50多岁的“蚕倌”董正坤在侍候柞蚕。剪刀用来剪断已被蚕儿吃光叶子的柞枝,箩筐用来盛放柞蚕挪到枝叶鲜嫩的柞树上。这些从先辈那里传下来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方式,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 
    
    一个窝棚,一把水壶,几个草人,在人迹罕至的蚕坡上与“蚕倌”为伴。30年前,养蚕人手中或许有一支土枪用来驱赶偷吃柞蚕的鸟儿。而今,只能用草人吓唬鸟儿,守护柞蚕。
    
    大忙一年,种地养蚕;种地吃饭,养蚕花钱。至今在南召还流传这样一句农谚。 
    
    南召养柞蚕“始于汉光武,盛于明清”,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柞坡资源,使得南召柞蚕产量、品质冠于全国,全县16个乡镇15个都从事柞蚕生产,柞蚕产茧量占全省60%以上,素有“召半省”之称。 
    
    1958年,南召柞蚕生产被评为全国先进,荣获周恩来总理签名的国务院奖状。1989年,柞蚕茧产量达到3752吨,同年南召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9个柞蚕基地县之一。 
    
    近年来,南召县做出了不懈努力,使柞蚕生产继续发扬光大,造福于民。 
    
    品牌提升。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 
    
    原产地保护。2003年南召柞蚕、茧、丝(绵)、绸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已获得商标注册登记的“一化”柞蚕系列产品达17种,使传统特色产业在世贸组织成员国内受到了知识产权保护。 
    
    有机认证。2005年被中国有机食品认证委员会认证为“有机柞蚕”,是中国首个被认证的有机柞蚕产品。 
    
    清明见蚕到芒种结茧,50多天时间。董正坤算了一笔账,他放养了1公斤蚕子,收获300公斤柞蚕,收入达12000元。 
    
    转型与升级
    
    柞蚕一生都是宝。 
    
    柞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蚕)、蛹和成虫(蛾)4个发育阶段。南召柞蚕从卵到蛾一年只发生一个循环,一年只养一季春蚕,所以被称为一化柞蚕。 
    
    据《本草纲目》记述,柞蚕蛹入食可健身强神,入药能补气养血。柞蚕丝被国际上誉为“纤维皇后”,是高档纺织品的优质原料。柞蚕蛾亦是上佳的滋补食品。 
    
    史书记载,隋、唐至明,“民需、贡赋尽赖蚕丝之利”。养蚕、缫丝、织绸一直是南召的主导产业之一。家家养蚕,村村缫丝,曾是南召农村的盛况。 
    
    南召县缫丝厂,柞蚕产业曾经的龙头企业,见证了缫丝行业的骄傲与辉煌,也见证了产品单一、生产滞后的落寞和破产。 
    
    但市场是最好的指挥棒。随着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南召柞蚕丝绸系列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东方蚕丝绸、阿房宫丝绸、佰年情家纺等深加工企 业生产的蚕丝被、真丝睡衣、茧丝床毯等系列床上用品一经投入市场,便受到用户的青睐。围绕一化柞蚕、蚕茧、丝、绵、绸、丝毯等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柞蚕产 业成为南召出口创汇的拳头和支柱。 
    
    东方丝绸公司引导蚕农参与“公司+种场+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保护价与蚕农签订合同,蚕茧上市后按市场价自由浮动,调动起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近年来,山东、辽宁等地客商纷纷前来收购蚕茧,“抢购”大战使蚕茧价格一路走高。 
    
    在南召县产业集聚区,投资两亿元的柞蚕茧丝毯博物馆项目正拔地而起,集研发、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将打造出一个柞蚕产业加工园区。 
    
    柞蚕产业链条的拉长,催生了一大批素质高,技术精的产业工人。目前,已有4万多名“南召绣女”外出务工,形成了丝绸工业中的知名劳务品牌。 
    
    探索与发展
    
    近年来,南召的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从耕田到播种到收割,都由农机替代了人力。大部分劳力从田间迈进了乡镇企业或是到更远的城市务工,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劳动收入实现了多元化。 
    
    柞蚕养殖,由此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另类。 
    
    小店乡柏林村的蚕农曹玉成告诉记者,放养一斤蚕子需要修剪柞坡30~40亩,养蚕期间,从小蚕保育、挪蚕转场到摘茧全是人工作业。年轻人不愿意风刮日晒从事养蚕,出现传承断层。 
    
    南召柞蚕全是野外柞坡放养,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大。2010年,全县蚕区先后遭受强风、暴雨、冰雹、阴雨、低温等恶劣天气,造成全县1.5万户蚕农受灾,极 大地挫伤了农户的放养积极性。特别是今年,蚕农担心养蚕收成不稳,再加上外出务工收入提升,不愿意养蚕和不敢养蚕的农户急剧增加,全县放养量出现下滑。 
    
    植柞为本、养蚕为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在天气、放养和生产方式等多重因素挤压下,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怎样让柞蚕养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南召在进行着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生态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我县树立生态理念和绿色政绩观,加大对柞坡的保护力度,初步形成了“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柞蚕业生态保护格局。去年,南召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科技创新。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南召一化柞蚕秋季放养和七色彩蚕培育相继试验成功并喜获丰收,伴随着大面积推广,全县蚕农收入可实现翻倍,将改写2000多年的柞蚕养殖历史。 
    
    项目争取。积极争取把蚕种列入良种补贴范畴,提高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以项目带动良种繁育基地和柞蚕生产示范园建设,今年已争取到位资金70万元用于有机柞蚕生产基地建设。 
    
    阳光培训。今年春季,我县蚕业局采用多种形式举办柞蚕小蚕保护育苗等技术培训27场次,依托“农民阳光”计划培训蚕农3000余人次,初步形成了蚕业协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等县乡一体化的蚕业科技网络,走上了集约化生产之路。 (原标题:南召:金蚕银茧耀山乡)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365农业网 原文时间:2011-8-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