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追寻舜帝踪迹的“土学者”

2012/4/26 16:03:53 点击数: 【字体:

 
    垣曲吕步震20余年如一日,探索研究产生于故土4300多年前的舜文化,编撰出版了200万字的舜乡文化史料———

   追寻舜帝踪迹的“土学者”
 
  吕步震近影

追寻舜帝踪迹的“土学者”  
 
  吕步震编纂的部分作品

       
    在我省被称为舜乡的垣曲县,有一位热心于寻古问祖、搜集民间文化的退休干部吕步震,他自上世纪80年代起,恪守清贫,历尽艰辛,探索研究产生于故土4300多年前的舜文化足迹。关于舜乡的来历,历山的形成,县名的变革,以及负夏城、商城、白水城、毫城、青廉城、古城等6大古城的历史渊源,他都做过详细的研究和考证。经过20余年的探索,研究成果颇丰。近年来,他从数百万字的第一手资料中,精选了200万字的舜乡文化史料,编撰出版了“舜文化系列丛书”、《舜文化寻踪》《舜乡情》《历代名人颂舜帝》等多部文化丛书。他撰写的数十篇论文还获过奖。如今,他担任了垣曲舜文化研究会会长、运城盐湖区舜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等多种社会职务,在当地颇有名望。
  
    追根溯源 搜集史料
       
    吕步震1945年出生,一直在垣曲山区长大。他自幼喜欢文学,爱好写作,特别是对本地域内的舜帝故里文化情有独钟。他在县教育部门工作多年,工作之余,经常深入山庄窝铺,访老问古,寻根问祖,搜集民间文化,直到退休后,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着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
       
    吕步震搜集民间文化方面的资料、内容颇为广泛,不仅对风物风情和民间故事等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抄录碑文和考古文化上。他常说故事传说是历史文化的影子,碑刻则是研究历史文化的实物史料,而地下文物又是佐证历史存在的实物证据。他反复考查了舜生诸冯、迁负夏、耕历山、卒鸣条、制陶寿丘、捕鱼雷泽等有关舜文化的史料、古迹遗址和许多古村落。他对历史传说喜欢追根问底,对有价值的文物,从不轻易放过。
        
    为了彻底弄明白有关舜制陶于寿丘,捕鱼于雷泽的传说,他非要找到寿丘和雷泽去看一看,访问调查4000多年前这里是否有过制陶的遗迹,为什么要在这里制陶和捕鱼,有什么条件和证据?经过长时间的考查研究后,老吕终于对舜制陶于寿丘的史实得出了结论:一是这里的土质好适宜做陶器;二是水源近,寿丘不远的坡下,就是一条教水大河;三是这里老百姓耕地还挖出过许多陶片;四是陶片的饰纹就是龙山文化特点的饰纹。关于雷泽捕鱼一说,过去观坡村北边一带,就是一片低凹水泽,据查实,群众打井发现有60米深的活土层以下才是泥沙,并有陶片为据。这些都是上古时舜帝制陶捕鱼的有力佐证。
       
    为了找到传说中的舜井,吕步震在4000多年曾叫卫地的神后村中,多次寻找史料,后来找到了3通石碑,有碑序为证这里有舜井,并探明神后村舜井北侧就是瞽冢,这些都是重要的舜文化遗迹。
        
    他追根溯源,搜集研究县域境内所能搜集到的历史文化景点。这些年来,他搜集到舜文化遗址遗迹22处,古庙古寺66座。在东河村有一座古庙,老百姓叫它退坂庙,庙中有7通古碑,其中有4个碑序中都是与舜有关。他还探索发现了古塔5座,人文景点108个,生态景观206个,千年以上的名树古木100多棵,还有奇石古陶、地下宝藏、石狮大佛等36处特色文化景观。
  
    含辛茹苦 寻踪问迹
       
    舜乡大地,古迹栉比,文物遍布。为了搜集上古文化的风物特点,人情习俗,古今名流,传说故事等文化资料,吕步震把自己能挤的时间都挤出来,可利用的机会都利用起来。他走访年迈的老人跑了一村又一村,观看古迹遗址一次又一次。在搜集考查真实资料的过程中,垣曲的名山他登了一座又一座,古庙古寺去了一处又一处,有价值的碑文抄了一块又一块。
       
    在搜集地上地下文化遗迹遗物的过程中,他经常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废寝忘食。在历山原始森林中考查时,他见到过野人古洞、野物足迹、还有一堆堆的死人白骨。一次,他在攀山登崖的密林中,一个趔趄竟把价值几千元的照相机,从几十米高的悬崖摔下了万丈深壑。由于丛林中无路可行,脚下总是崎岖坑洼,他多次把钢笔掉得无踪影,眼镜也经常被摔破镜片折断腿。每上一次历山原始森林,就要磨破一双鞋,腿上、臂上、脸上、手上经常被荆棘丛扎出血道道。脚上也不知磨破了多少个血泡泡。有时一日不能返回宿营点,他还经常住在山上野洞石龛中……
        
    就是这样,老吕不顾风吹雨打日晒,严寒酷暑饥饿,马不停蹄地奔波在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逗留在高山深壑或残垣断壁的破庙古寺中,有时他又潜入到冢茔古墓,龙山文化古址遗迹处,搜集舜文化资料,寻找舜文化踪迹。艰难的原始森林考查中,老吕还发现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高品位的舜乡文化资源。
       
    经过苦行跋涉,没有交通工具就用自己的两条腿;没有经费,就用自己的工资;摔了相机自己买,丢了钢笔自己购,老吕终于获得了丰富的原始第一手资料,为他编纂舜乡系列文化丛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矗
  
    呕心沥血 撰文编书
        
    吕步震除了上山考查,进乡访问,白天练腿子,晚上练脑子,他从来没有一天无故停止过写考古文化方面的文章,他爬格子的功力和“夜战”精神,真使人感动。捧着自己编纂的作品,老吕诙谐地对笔者说,这都是利用阳光吸收,发挥夜功,灯光作业后的产物,是阳光灯光合一的“战利品”。
      
    通过20多年的不断耕耘,吕步震自费调研,自编自著,自筹资金印刷,最终成就了200万字的舜文化史料研究的大课题。他编辑出版的《舜文化系列丛书》,是从几百万字的寻古、博古、研古的数据中和行为中找到的。丛书采用纪实的手法,引经据典,记载了舜以孝治家,以德育人,以善聚民的处世之道,为政之道,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这套丛书经中央文献出版社审编出版后,得到了河南、北京 、上海 等社会各界贤人名士的一致认可,大家对作品给予很高的赞赏。去年全国虞舜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许多专家们赞叹地说,这是一部研究舜根祖文化不可多得的很有分量的史料性书籍,书中有理有据地印证了舜帝故里在垣曲是确凿无疑的。
  
    恪守清贫 无私奉献
      
    20余年来,吕步震凭着对舜帝文化浓厚的兴趣,搞舜文化研究,从未得过任何报酬,还把自己微薄的工资倒贴进去。多年来万里行程的路费、食宿、打印资料、编撰承印书籍,共花费了他两万多元。他这种无偿无私将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舜文化事业开发中的行为,让不少亲戚朋友很不理解。朋友们曾多次劝导他想办法挣点钱,干这个赔钱的事何苦呢?家里人也经常责备他,人家退休后都找个事干多挣钱,不知你怪里怪气钻山沟、进庙堂、磨破脚、跑断腿、熬干眼,不赚钱还赔钱,写材料编书本能值几个钱。而这些阻力没能改变他的追求和探索,他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民间形成的。舜乡的民间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传播4000多年,内容丰富,孝德感人,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意义深远,我如此费尽周折寻踪问祖,尽毕生的精力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就是保护历史文化、就是弘扬舜帝故里文化。
      
    老吕搞舜文化资料创作,从没有向任何单位要过一分钱,一本纸,一支笔,他所用的稿纸,都是孩子们用过的废作业本,孩子们用正面他用反面,就他所用的旧作业本摞起来足有二三尺厚。笔者在他家见到了他贴在旧杂志本上的剪贴本,摞起来足有3尺多厚。他节衣缩食购买阅读的古文化书籍,有满满的两大书柜。
      
    至今,老吕的生活过得仍十分拮据,身上老是穿着旧衣服,有朋友开玩笑地说:“这大概还是60年代的货吧1他使用的交通工具,去年才把多年骑的破旧飞鸽牌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他家里还是十多年前添置的14英寸牡丹牌老彩电、旧沙发、旧茶几。他说:“这些旧家具又不影响我整合舜乡民间文化资料的质量,我用旧家具但有新思想。再说,我研究古代文化,是越旧越古越好埃呵呵。”
       
    经过20多个春秋的努力,吕步震博古、采集、编辑、出版,对舜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成熟,为此,垣曲县电视台、山西电视台,都专题采访过他。去年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栏目组,也对他不断潜心探究上古伟人舜帝的超凡人格魅力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吕步震这位研究古文化的退休干部,受到了舜乡人民、河东人民的赞誉,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研究舜文化的“土学者”。【原标题:追寻舜帝踪迹的“土学者”】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靳建邦 2006年07月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