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这就是所谓的“朱载堉首创的十二平均律,是被后来认定为国际通行的标准音调”的说法的来由。然而,事实并非那样、至少并非完全那样。譬如,那些标准规定内容说明了一些基本事实:
该标准采取的是“完美律”时代的艺术原则,即:以小提琴的A-弦空弦音为所有乐器乐音做定音的标准,而没有采用“十二平均律”的C音、F音或任何一个音律都可以作为基础音的做法。很明显,这样做规定带有很大的妥协性,以便使“完美律”的坚持者也能接受这个标准。就是说,在基础音选择方面,该国际标准并非来自认定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为国际音调。
该标准的计算采用十二平均律,但并非完全归功于朱载堉。根据美国数学学会的考察,古希腊学者阿里斯托森(Aristoxenos)早在公元前就提出了 “十二平均律”的理论,但没有引起足够关注。一直到文艺复兴,重新发现和挖掘古希腊学术,学者们才开始关注他的理论,并根据其理论完成了十二平均律的技术计算。换句话说,尽管欧洲完成十二平均律技术计算比中国的朱载堉晚到50多年,但其理论提出却早了至少1500年,而且,从理论提出到实现理论也是有密切的历史联系的。就是说,该标准建立的学术基础可以是欧洲的、也可以是中国朱载堉朱的十二平均律,并非完全依靠一家学说。
尽管十二平均律成了乐器生产的“音律之霸”,后来又成了乐器生产的国际标准,但是,在音乐艺术的实践中,那个标准就几乎没有认真实行、甚至就没实行。换句话说,除了乐器生产之外,十二平均律是个有名无实的国际标准。
譬如,据欧美乐理学者考察,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和纽约交响乐团使用的基础标准音的频率是A=442Hz,欧洲柏林和维也纳的交响乐团使用的是A=443Hz,等等,大多数全球著名的交响乐团使用的还都是“完美律”定音方式而不是十二平均律国际标准的“A=440”。
再譬如,卡纳基和林肯艺术中心等世界著名音乐中心,从开始到现在,一条经营原则就是定位于古典音乐和经典歌剧,即以“完美律”艺术时代的音乐为表演节目能否入选的主要尺度。世界著名的培养“音乐尖子”的音乐学府朱丽娅音乐学院,也是以古典音乐和经典歌剧为教学中心。后来,该学院教学包括了爵士乐,也是由于美国音乐界把爵士乐列入了美国古典音乐之故。
这样一来,机器生产的传统乐器还可以通过调音手段而被交响乐团们接受,而固定频率的电子钢琴等电子乐器则难以被交响乐团接受。后来,厂商们开发了频率微调系统,使电子乐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随意调整频率。这一来,电子钢琴等加入交响乐团演奏“完美律”艺术音乐节目就有了充分条件,接受电子乐器的交响乐团也越来越多了。
这是个什么图景呢?不错,正如李约瑟说的,20世纪以来,许多乐器是依照十二平均律生产的,但是,并非如同他所说的“谁也不能推翻它、动摇它”。实际上,音乐界根本用不着去推翻或动摇十二平均律,——绝大多数音乐艺术家从来就没有认真实行过十二平均律。也就是说,如今,当您看到舞台上一架电子钢琴跟交响乐团合奏、成功地演出了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的时候,乐器厂商们在为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定音”而热烈鼓掌,可音乐艺术家和观众们却在为“完美律”的“艺术定音”而热烈鼓掌。
命运未卜的十二平均律
借助一个简单的不定方程的比喻手段,欧美声学学者曾描述了十二平均律的未卜命运:8"y = 12"x, 即: 2"y = 3"x。
意思是说:十二平均律的思路就好比是要把一个八度分成十二等分,在实践上总是一个不确定的或干脆没有解答的问题。
事实也如此。从十二平均律登上音乐舞台之后至今的近百年里,对它的争论批评就没停止过,每次争论的主题几乎都是现有的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是否继承发扬文艺复兴的原则。纽约时报是各次争论的媒体平台中心,足够反映整个争论史。据该报资料看,争论事件主要有:
1900年是第一个争论高峰。一方说,音乐也要现代化和工业化,应该欢迎和庆祝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定音”终于开始普及到音乐世界的各个角落。另一方说,十二平均律是“工具主义”和“机器音乐”,不是人的“艺术定音”,破坏了个性自由的原则。由于上述的科学主义、现代派艺术和机械工业化生产三大因素合成之力在当时远超过艺术反省,所以,这次争论的结果是实行十二平均律的一方取胜。
1922年是第二个争论高峰。争论主题是艺术与科学的民族性和统一性。著名歌剧作者普西尼,深刻地感到了“科学定音”对他的歌剧的伤害,诉苦说:“但愿我的歌剧表演没有歌唱家!”意思是说,经过“科学定音”和成批生产而训练出来的歌手,无法确切表达实际生活中的和个性十足的艺术情感。然而,当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如何联合统一是主导舆论。艺术界和科学界也提出了全球联合统一的主张。而十二平均律恰好是讲究统一性的,自然,它的支持者在这次争论中取得了压倒一切的胜利,巩固了十二平均律成为全球音律之霸的地位,而普西尼的诉苦则被波涛汹涌的“科学定音”和乐器现代工业化成批生产的巨浪给吞没了。
1935年是第三个争论高峰。这一次争论是由“现代派”音乐界自己挑开的,其主要内容是反省现代化对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后现代化”美学思想的雏形。许多现代派音乐界的人说:我们的初衷是期望更自由和更个性的音乐,可是,平均十二律的“科学定音”给我们带来的是个性窒息和大量噪音;文艺复兴的个性自由原则被糟蹋了,需要对现代化做出反省、需要重新开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