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武王伐纣是炎黄大战的延续

2012/5/2 15:21:46 点击数: 【字体:

 
    1976年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出土的西周利簋,其内底镌刻有武王讨伐前占卦问神的铭文,是武王伐纣的见证物。

    上一期“半岛讲坛”讲述了姜太公的出身之谜、寿命之谜,以及姜太公钓鱼的真实原因。那么,在跟随周文王到西周后,姜太公又是如何励精图治,协助西周最终完成伐纣大业的呢?
 
    姜太公随周文王入西周后,他的身份究竟是怎样的?工作职责又是什么?

    姜太公在殷期间,与周文王的亲密交往大约持续了20年,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建立了牢固的主从关系,而且在文王返周之后,双方还缔结了儿女婚姻关系。姜太公把自己的女儿邑姜嫁给了周武王,他们所生的孩子便是成王。就职责而言,当时的姜太公不仅是西周的最高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中央政权的首脑,此外,他还担任着太子及幼年国君的教育、辅佐工作,任务极其繁重。
 
    根据《史记》记载,当时,姜太公对内主要实施了倾商战略,借此韬光养晦,积蓄国力,同时,为了解除东进中原的后顾之忧,稳定大后方,在姜太公的运筹下,西周还运用文武两种手段与周围邻国搞好了关系,并打通了东进的通道。比如,公元前1054年,西周举兵征伐了身边的密国,其原因就是密国对西周不恭顺,而且还敢于与西周抗衡。这一仗也打得非常漂亮,最终不仅灭了密国,而且还活捉了密国的国君。
 
    此外,在今天的晋西南与陕东之间,古代有两个国家,分别是虞国和芮国,它们是当时西周东进中原的必经之地,但在文王元年,这两个国家便被西周以和平方式解决了疆界争端,随后,这两个国家就叛殷归周了。后来,西周还用武力拔掉了殷都以西的两个军事重镇,经过连续六年的东进,最终形成了对朝歌的战略包围之势。
 
    姜太公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邑姜夫人,也是伐纣立周领导核心中的一员。

    公元前1049年,也就是周文王去世的第二年,武王即位。他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继续任命姜太公为太师。武王还十分满意地对外宣称,虽然殷纣王“有亿兆夷人”,却都离心离德,“余有乱臣十人”,但却同心同德。他所说的“乱臣”当然不是乱臣贼子的意思,而是有“治乱之臣”的含义。因为在当时除了姜太公之外,在武王策命的领导核心中,还有周公、召公、毕公、毛叔郑等人,他们团结一致,致力于完成文王未竟的灭商立周大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武王的十位“治乱之臣”中还有一位已婚女性,她就是姜太公的女儿、武王的妻子邑姜夫人。
 
    公元前1048年,武王率兵来到了盟津(今洛阳东北处)。据记载,当时共有八百诸侯来到这里,他们历数殷纣王的残暴无道,一致认为“纣可伐也”。虽然这次观兵达到了考察诸侯、震慑殷纣的演练目的,但武王却意识到,伐纣的最佳时机尚未到来,因为众诸侯“未知天命”,于是立即带兵回朝。
 
    那么,什么是“天命”呢?那就是西周自身须修德强国,以震慑殷纣,同时在殷纣内部策动反叛,使得殷纣王内部瓦解。其实,谍报工作一直是姜太公对付殷纣的法宝。他正是凭借灵活、有效的谍报工作,稳稳地把握住了殷纣集团的内部动态,从而确定伐纣的最佳时机。果然如他们所愿,此后的两年间,殷纣集团内部不仅贤者叛逃,忠臣被杀,而且特务横行,百姓缄口。
 
    这时,姜太公认为时机已经到来,说:“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意思是说,机会稍纵即逝,应当立即兴师伐纣!

    大军东进过程中,遭遇了伯夷、叔齐兄弟二人的劝阻与不吉利天象的警示。

    在周师东进的过程中,有两件事值得讲一讲。

    其一,姜太公等人率兵前进的过程中,一路上虽然没有遇到阻击、抵抗,但却遭到了伯夷、叔齐兄弟二人的劝阻。据史料记载,当时,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因相互让国而一起投奔文王。但当他们到西周时,文王已经病逝了,此时他们正好遇上武王率兵伐纣。兄弟二人忙向武王进谏,说,父亲死了尚未埋葬就要大动干戈,这算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讨伐君王,这算得上仁吗?当时,武王的侍从准备将他们杀死,但姜太公却劝阻说“此义人也”,并亲自上前扶起了伯夷和叔齐,让他们走开。后来,兄弟二人宁死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
 
    其二,周师东进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不吉利天象的警示,以及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根据古人的说法,太岁(即木星)所在的方位属于凶方,而大军正好迎着太岁而行,更为凶险的是,在东进过程中,一颗彗星竟然迎面而出。在古人看来,彗星属于妖星、扫帚星,它是从东面而来,便意味着殷纣可以据此横扫西面的周师,这对武王的大军来说,是极不吉利的。对此,武王君臣多有动摇,只有姜太公等人意志坚定,力劝武王坚持东进,并最终陈兵牧野。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

    大军经过六天的艰难行进,于公元前1046年2月26日黎明在牧野布下阵营。这个地方位于殷都朝歌之南70里处。正式发起攻击前,武王在阵前举行了誓师仪式。当时,参加誓师仪式的军队除了周师之外,还有西南八国联军。他历数了殷纣王的几大罪行:“唯妇言是用”,听信妲己之言;轻蔑神明,对祭祀的礼节不闻不问;轻蔑同祖的兄弟,不予任用等等。
 
    可以说,那是一场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的速决战。根据《利簋(音同“鬼”)》铭文记载,甲子日(即当天),周师很快便取得了胜利,黄昏时即灭了商。而后,周师乘胜追击到殷都周围,对殷属八国进行了清剿。在这次战役中,姜太公充分展示了作为军事统帅的风范。如有诗人在《诗•大雅•大明》中赞颂道:“……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意思是说,站在檀车上的姜太公如老鹰展翅飞扬,是他辅佐武王尽力伐纣,不用很久殷纣就会灭亡,天下浊乱转眼清明。
 
    牧野之战,最终以周师的大胜告终。但这场战役也并非是一场兵不血刃的圣战,而是一场充斥着杀戮、掠夺的民族复仇战役。因为殷纣王不仅囚禁过武王的父亲文王,而且还将武王的哥哥伯邑考残忍地杀掉,所以,武王脑海里是充满仇恨的。据称,周师在战场上杀死了殷纣的士卒17万人之多,其惨烈程度完全可以用“血流漂杵,赤地千里”来形容。再追溯远一些,武王乃黄帝后代,而殷纣属炎帝后代,所以,也完全可以把武王伐纣,视作炎黄大战的延续。【原标题:武王伐纣是炎黄大战的延续】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