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黄土壤 赤子情——《陈天然书画集》序

2014/7/21 14:59:37 点击数: 【字体:

     在中岳、伏牛、太行群山环抱中,静卧着连绵裸露的黄土脊背,黄河蜿蜒东驰,紧紧缠绕着错综起伏的黄土高坡,高坡上蠕蠕行动着一个人影,那是大山的儿子走来了。
    
    在窑洞棋布的大山深处,聚居着与黄土圪垯相依为命的山民,这里岁月显得那么悠长,柿树发芽结实便是挂历,在那满脸皱纹、粗食粝饭的一家中,有个山民的儿子走来了。
    
    莫小看这片封闭不化的山岗,北魏的艺术工匠早就在坚韧的岩石上雕刻出一座座庄严的佛像,这些艺术伟迹鏖战过百代治乱风雨,为深山赤子播下了艺术火种。在那里,一个普通的土窑洞中诞生了盛唐大诗圣杜甫,“五龄习大字,有作满一簏”,杜甫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的锦瑟年华。此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骄子。
    
    在那寒尽不知年的深山窝里,在那天性勤劳淳厚的中原人中,一个农民的儿子走来了。他走遍了河床和山谷,熟视了黄土和石头,观赏了大量民间剪纸、木版年画和蓝印花布,随着麦穗发黄,枯草结子,他也成为青年。他饮着黄河的乳汁,耕稼带给他丰收和喜悦,免不了买点粗纸,根据《芥子园》画些模山范水。他只上过一年初中,多灾的中原大地,带给人民什么呢?只有无尽的饥寒与苦难!好不容易当上一个小学教师,在报纸上看到了奇异的黑白木刻画,像在黑夜发现黎明前的白光,禀性特异的艺术灵苗一触即发。写字画画终归不是乱世人的雅兴,他总算找到一个抒发真情的话筒,心灵共振的铜簧,可以诉说人间辛酸和呼声的语言,写信向上海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求教,得到进步木刻家李桦、杨可扬、郑野夫的函授指导,40年代豫西深山小学土窑洞里,油灯如豆,他匍匐在一块块梨木板上,刻下了豫西人民的心声。
   
     1954年,特大洪水威胁武汉三镇,他和人们冒雨护堤,战斗了不知多少个日夜。艺术总归是生活的硕果,50年代他得到版画的丰收。后来他荣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的常务理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河南省书画院院长。作品为中外美术馆收藏,展出于巴黎春季沙龙,名列《中国新文艺大系》,国外称之为“中国华北农村生活的歌手”。可是,当这位享誉中外的艺术家站在你面前时,你依然还认为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因为他浑身上下,举止言谈,处处都流露着这种固有的本色。当他的巨大鼾声惊醒别人时,他会坐以待旦,通宵不寐。当他在各种会议上发现不平时,他会直面高层,激烈争锋,毫不畏惧。他就这样直率而平坦,这样无奇,无奇中又出类拔萃。他善于把版画、水墨、书法互为融通,使刻中有画,又使画中有书,造成了综合刻、书、画另一蹊径的三绝。
   
     这就是我对作者,对书画集的主人,对我要为他写序的人,这个大山的儿子的印象。请问这山民的儿子是谁?他就是陈天然。他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美术网(2013-06-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