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大风起兮云飞扬——读蔡云川散文集《云来云去》(3)

2013/7/11 17:04:20 点击数: 【字体:

由此探讨所经历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场景。云川热爱济源的山水,他的步履可以说踏遍了那里的每一个地方,他熟悉那里的每一块山石和每一条流水,他寻访并且记忆、探索并且呼唤,我想他如果是苏轼或者是白居易,也会留下建设济源、发展济源的苏堤和白堤。他有一篇《济源的水文化》写出了济源的湨水、济水、沁河、愚公渠和流经于济源的黄河。可以说,长恒的平阔孕育了蔡云川的身躯,济源的山水促长了蔡云川的灵魂。
  
    云川有一篇《我爱我石》,写到对黄河奇石的偏爱:“自与奇石结了缘,我就更少出入酒店和娱乐场所了。因为无论是贵州茅台还是北京二锅头都无法燃起我的激情。闲暇时让自己溶入大自然之中,脚踏顽石,那是极为适意又很奢侈的生活。不光免费按摩了脚底,说不定还会捡到一块让自己心动不已的奇石。这比去洗脚城掏钱洗脚合算的多,有趣的多。”在云川寻石、赏石、藏石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心性,那是他对大自然的爱好,对生活的爱好,他从石头中寻找着文化的意味,从石头中感念出大自然的乐趣,由石头又得出一篇文学作品,便成了另外一种收获,这真的比牌桌上赢几方钱、餐桌上醉几瓶酒要好得多。
  
    我还喜欢《秋访沁园》和《春风杨柳我又来》两篇写济源的文字,我原来不知道文学史中的沁园和由此产生的词牌名“沁园春”竟然出在济源,我曾经到过济源,却寡闻这个地名,更谈不上踏访这个曾经美丽迷人的所在。云川详细地描画了这个中国古代著名园林的历史,他的文字让人有一种亲历感。在《秋访沁园》之尾作者以一曲新的《沁园春》束篇,以词应题,是个很好的创意,无此手艺是不敢这样做来的。《春风杨柳我又来》更深一层地写出了沁园的沧桑,云川在杨柳上不惜笔墨,历史的杨柳,文人的杨柳,直把杨柳写得纷纷扬扬,乱人心怀。
  
    云川写人物的散文也很有情趣,比如他在为葛道吉《济水行舟》写的跋中这样说“道吉,道吉,见人开口就道吉祥,谁人不喜欢哪个不欢迎!”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并由这名字去升发一些关于该人的联想。
  
    写画家葳蕤,让一个年轻秀丽的具有诗人气质的画家葳蕤灵现在我们的面前。云川从开始葳蕤不爱说话,少与人往,只顾在大院的花园内或静坐看书或潜心作画,以至成为一道宁静的风景写起,慢慢地谈到两人的交往,两人对艺术的认识、对文学的热爱,慢慢地写出了话语和笑声。云川不仅写她的人,写她的人品,还写她的画,她的画品。他是边叙边议,叙述中出情景,议论中显文采,让人不仅认识了画家葳蕤的画功,也认识了作家云川的笔力。
  
    《遥远的它山》是写著名艺术家张仃的,他写张仃的艺术成就,张仃的人生态势,一个人物和它山相连,很让人琢磨。文章好的是开篇很绝,我们来看:“它山,总是让人浮想联翩,想到遥远的他乡,想到大漠孤烟后缥缈的群山,给人以伟岸、梦幻之感。古人有古人对“它山”的解释。《诗·小雅》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郑玄笺曰:“它山喻异国。” 今人则又有今人的解读。它山之石,谓别国的贤才可以为本国的辅佑,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做琢磨玉器的砺石一样。它山借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但,在我自己的词典里,“它山”是我敬仰的一位世纪老人——张仃。”这样来写就使张仃这个人物一下子在我们面前变得让人仰慕、让人敬重。
  
  六
  
  智性是一种天赋,这种天赋是先期而成的,当然也有后期的训练和培养,云川的智性表现在他的对文字的理解上,对事物的敏感上,他的聪敏、他的智慧、他的好学上,比如他以诗、词进入文学,诗不好写,词更不好写,何况还有楹联呢,这都说明他的用心,学习的用心,文学的用心。正因为他有诗词的锻字与炼意,才有了后来散文中的精彩华章。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淇县旅游局长谷慧勇在《百姓视点》报上设擂台出上联,征下联。出句中“一山”指淇县古灵山,山有朝阳寺、清凉庵。朝阳寺是冬天热,清凉庵是夏天冷。缺少智性此联是难对的。而云川竟然对出了三副下联,这三副下联对得都很有味道:
  
    (一)一山相隔,冷暖分明;世态炎凉,佛先知。
  
    两季同时,寒暑泾渭;天地阴晴,仙亦晓。
  
    (二)一山相隔,冷暖分明;世态炎凉,佛先知。
  
    两寺对望,冬夏有别;人间苦乐,我后晓。
  
    (三)一山相隔,冷暖分明;世态炎凉,佛先知。
  
    两袖清风,纵横为公;安良除暴,人后颂。
  
    有了对语词运用的灵动性,对人生观察的透彻性,对感觉碰撞的灵犀性,就有独特的视角,洇一点而散全豹。
  
    正因有了诗词、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尝试,才使得云川能够更好地把握文字,运用素材和体裁。
  
    从理性和哲性讲,我们把云川看作一个学者型的人,从心性上讲,我们把云川看作一个作家。从智性上讲我们把云川看作一个诗人。
  
  七
  
  作家的写作主要是文字的写作,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对生命的认知即以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文字的运用也就显露出作家的能耐。有的文章虽长,而读之不累,不觉间已翻越万水千山,有的文字硬是啃不下去,翻翻后面尚漫山遍野,便再无看下去的勇气。
  
    我也喜欢云川那种善于在作品中释放心性的文字,这种文字不仅说明作者文学的功力,也说明作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请看这样的几段文字:
  
    天宇间,晚霞含着千岭万壑,薄云吞吐着远方泥丸般的群山。座座山峰在流云间如奔腾的千军万马,又如大漠孤烟里远去的驼队。天女散花般的霞光点染得威武雄壮的群山娇美含羞。火红的夕阳燃烧在天宇之外,喷薄出千种风情,万丈豪迈,使人激情澎湃。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似是从很远很远的山谷悠悠飘来,柔和、纯净,大山的黄昏使人陶然欲醉。(《向往太行》)
  
    不知从何时起,总想一个人在深秋去一个陌生的远方,放逐心灵,释放近不惑之年对人生产生的迷茫。也许是受传统文化中悲秋思想的浸染,人至中年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惆怅。(《走进巴黎》)
  
    春风微微,春水盈盈,风筝与燕子当空而舞,蓝湛湛的天空一碧如洗,连一缕游丝也被熨烫得了无纤痕。(《春风杨柳我又来》)
  
    王屋山秋叶的红,远看近观都像是被仙人点化似的,使人沉醉。远看,那一丛丛、一簇簇、一寨寨、一坡坡、一地地的红叶全是浓得化不开的彩虹。(《王屋秋叶醉人红》)
  
    夕阳下,微风中,古琴低徊。丝弦上漫溢的乐曲有大漠孤烟中一人独自跋涉的寂寞,更有高山流水以大自然为知音的平和与适意。道袍飘逸,琴声悠扬,青山含羞。(《麻姑庙中见道姑》)
  
    她渲染的是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对那些幼小生命的感动,少有文人笔下的宿命。她表达的多是生命的烂漫,少有人世的冷漠与伪善。哪怕是一朵已枯萎的干花和路边的野草,她也会为之发出生命的礼赞。性格阳光的人才能绘出灿烂的画,写出唯美的诗。(《画家的诗意人生》)
  
  八
  
  云川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这种志向是广义的,他不想平庸地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他想有所作为,事业的作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2009年02月09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