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大风起兮云飞扬——读蔡云川散文集《云来云去》(2)

2013/7/11 17:04:20 点击数: 【字体:

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他想到“法律是什么?千年文明史,有千种不同的回答。但时代的足音在告诉人们,法律是和谐的象征。是天人关系,人我关系,自我身心关系的和谐。其中自我身心的和谐是指人外在的行为与内在心理之间的关系,也是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社会只有人人身心达到了和谐,才能真正减少犯罪,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很多的人走过叹息桥,他们没有产生什么概念,云川走过了,却有了一个关于法律、关于社会、关于和谐的深层思考,这就使文章有了厚度,也使威尼斯的叹息桥因一个东方人的到来而多了一层意义。话题到这里该结束了,作者却又从文化的层面上谈到:西方艺术家在通往死亡之路的叹息桥边,演绎出的是浪漫与唯美的《情定威尼斯》,但是中国的电影却总是在生养自己的黄土地上揭示国人的丑陋和自家祖宗的短处。如何的利用文化、利用历史,而产生的艺术要给人何样的感染与启迪,这是叹息桥上的又一声叹息和另一层思索。
  
    《去成都品茶》,云川写出成都的茶文化现象及人们对茶的热爱,引出了茶仙的故里和故里人的自豪。“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玉川是济源的旧称,玉川子是中国茶仙卢仝的自号,卢仝在日本被尊为日本茶道的始祖。让云川感叹的是,茶仙故里的茶文化,实在是不能同旧日相比,现在“连一家像样的茶馆都没有的。就连纪念茶仙的‘卢仝茶社’也羞怯地躲进九里沟。以至日本友人来拜谒卢仝时,唏嘘不已。”想到现在正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川的心里就有了太多的遗憾,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慨叹:“一座城市如果不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它注定要成为一个“毫无过去”的,“失忆”的城市。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不仅要有漂亮的广场,干净的街道,还要有厚重的文化才会显得更加灿烂,迷人。”
  
    云川对待问题的冷静与理性,是他长期铸炼的学养所构成的文化深度。
  
  四
  
  哲性在云川的文章中也是显见的。他往往在同样的一个事物中看到两个方面,我觉得这对他长久的工作环境不无关系,他能从普遍性看到个性,从个性体悟出普遍性。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写出不是概念化的文字。比如,从热闹喧嚣的省会来到偏远的太行山下,不是一个凡人的他总会有独自凭栏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不是李煜、李清照式的感慨,《孤独如风》这篇文章中,他正向和反向地谈到了古今中外多个人物对孤独的认识,在孤独中的奋争和成功。
  
    云川在殷纣王的摘星台,对一通石碑发生了兴趣。碑中镌刻“扯淡”二字,上方又书“再不来了”。云川是认真的人,在《闲谈“扯淡”》中,他不仅对碑铭的主人、时代背景、“扯淡”的由来进行了考证,更对人生和生命这一重大话题进行了深层的解析。这是一篇难得的充满理性和哲性色彩的文章,是对扯淡碑的新的释意。
  
    《探访商山寺》也是一篇满含哲性与禅意的散文,初开始写秦末汉初的四皓,考证四皓是济源人,商山也在济源,济源的轵城镇仍保存着四皓的坟冢,写出四皓对济源的影响。我想云川可能就此写下去,但是话题一转,云川从商山寺供奉的布袋和尚聊起,从布袋里装无欲的经书到现在社会布袋里装着的个人欲念,以对话的形式宏谈阔论,精神的光焰辉洒其中。看到最后,觉文章似乎跑出了题外,而笔锋又转,回到了四皓的话题上,让这个商山寺有了一种高耀着的人文光环。作者写道:“在这个生机勃发的时代,我们不能主张人们都离群索居,也不能要求人人都达到四皓“非义不动”的精神境界。但是,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没有了理想和信念,到处都充斥着见利忘义之徒。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终将成为一句空话!”
  
  五
  
  如果说云川散文中的理性和哲性是冷色调的,那么更多的暖色调是心性如光的文字,这种心性交织成他的人格魅力。这种心性是温软的、和善的,是阳光的、柔美的,他能感化一种微弱的东西,能张扬一种向上的东西,能启悟一点沉埋的东西,能提升一点下落的东西。有了这种心性也便时时有热望、时时有灵动、时时有感念。正直的磨刀人,同事保姆家的难事,无暇顾及的儿子,远离中的妻子,突然离世的熟人,从云川的笔下感出他的良善、他的本真,正是有了这些良善本真的东西,才使得他个人及他的文字真实、可信。云川说:“我的诗文中,有对工作、生活的感悟,有域外风情,也有本不足与外人道的个人情趣,更有对济源秀美山川和厚重文化的礼赞。所有这些都浸润着济源山水的灵性,同仁的宽厚友爱,黎民百姓的淳朴热情。是你们给了我感动和激情,才留下了我在太行山三年的心路历程。”
  
    云川身上太多的平民性,来自于他的出身,来自于他对事物的看法。他在院子里遇到了一个从部队转业到国企,领着微薄的退休金还要供儿子读研究生的磨刀人。云川家的刀还很快,老人也说不用磨,但他坚持要磨,磨完还要给两元钱。这是云川的恻隐,他能帮助老人的只有这样,给多了反倒成了施舍,会伤了老人。但老人还是坚持收了应得的一元钱。由此,云川的内心触动很大,在《这是做人的原则》中,他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上去认识“该拿的拿,不该拿的坚决不要”的话题。文中两个人的形象写得都很好,细微的、心性的东西让人心动,宏阔的理性的言说又让人警醒。
  
    圣诞节的平安夜,云川接到了太多的祝福短信, 而有一个短信竟然是求助,当夜,一个同事家的保姆的父亲,借别人的摩托车给病中的母亲送吃的,无证驾驶,被公安拦下,因是平安夜严查,可能要拘留。作者写他在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后,动了恻隐之心,想找公安部门的领导讲讲情,看能不能让这个五口之家的主人尽快回家,事情办得简单也不简单,最后的结果是:保姆的父亲不愿交两百元的罚款,只有接受五天的拘留。这又引出五天和两百元的关系问题。作品的成功不在于叙述的事件,而是事件后面那种温软的心性,这种温软让人心动。“平安夜的钟声响了,在与朋友们高高举起酒杯的同时,我那不争气的眼睛已泪花闪闪。在为吴某某洒一掬同情之泪的同时,我为自己作为一个执法者,又无力救助一个违法的弱者感到难过。”我们倒是真心地希望多一些像云川这样的执法者。维护公共安全,严格执法是正确的,如何在具体的执法中更加人性化,让百姓认可,确不是简单的。云川在《平安夜,我心凄凄》中思索了构建平安与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出了我们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如何来帮助救治弱者,让他们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友爱,感受到法律无情之中的执法温情。
  
    一个曾是相熟的人物突然去世了,他的死可能属于个人原因,云川写了《长歌当哭,哭普选》,信笔由衷地回忆了两人的同事关系,谈到一个人离去后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影响,更多地谈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死去的问题。这篇文章带有浓重的个人情愫,那不单单是对一个人的泪光,因而产生的影响不在哭普选,而在于揭示出的关于生命价值的社会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那是个人的行为方式,由此也成就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方式以及他的人生轨迹。云川的爱好,是深入地研究济源的人文历史,并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2009年02月09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