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一代才女冯沅君(4)

2013/7/8 11:09:49 点击数: 【字体:

    1949年是令人兴奋的一年。是年6月2日,青岛解放。冯沅君与全校师生一样,积极地投入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之中,她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心实意地走社会主义道路。1952年6月,冯沅君夫妇加入九三学社。冯沅君以她早年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业绩,数十年的学术贡献,以及辛勤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功绩,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受到党和政府的敬重、信任。她曾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山东省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1963年被国务院任命为山东大学副校长、中文系一级教授。在繁重的学校行政工作之余,她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1954年,她受教育部的委托,同游国恩、王起教授等合编《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956年),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的中国文学史课,提供了讲授的依据;后又与北京大学林庚教授共同主编了《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林庚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出版;下编冯沅君主编,文革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在全国影响颇大的书,选注了1000多首历代脍炙人口的诗歌,为全国的大学中文系提供了一部完整的教材。5O年代冯沅君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自然是她与陆侃如共同修订的《中国诗史》(作家出版社1956年出版)。之后,他们又写出了《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外文出版社先后翻译出版英、捷克、俄、罗马尼亚等文本向国外发行。1957年作家出版社还再版了他们修订的《中国文学史简编》。他们在这部重要的学术著作中,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了毛泽东提出的批判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则。
 
    50年代和60年代的前几年,冯沅君心情开朗,文思活跃,写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如《〈季布骂阵〉词文补校》(1951年),《〈试论〈红楼梦〉的人物塑造》(1955年),《关于元曲家的两个问题》(1957年),《王实甫生平的探索》(1957年),《〈三国演义〉刍论》(1959年),《古典戏曲中浪漫主义初探》(1961年),《陆游的生活道路和创作》(1961年),《怎样看待〈窦娥冤〉及其改编本》(1965年),《怎样看待〈一捧雪〉及其改编本》(1965年)等等。冯沅君这些年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丰收之期了。
 
    冯沅君是位受学生爱戴的教授,因无子女的拖累,乃以校为家,她把学生当成孩子一样看待,对学生非常爱护。5O年代初,冯沅君亲自提名袁世硕留校任助教,当校务委员会讨论各系留助教名单时,她竟在会议室门外坐等数小时之久,直到讨论决定后,她才放心地走回家去。袁世硕留校后,冯沅君为他制定了详尽的进修计划,一周为他审阅一次读书报告,从观点、资料及标点符号都一一提出具体意见,有时多达百余条。袁世硕要登台讲课了,冯沅君又把他准备的讲稿逐字审阅。看了讲稿,又听试讲。当袁世硕登上讲台给学生上课时,她又端坐在后排的座位上聚精会神地听课,课后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她是多么认真地培养她认为有希望的学生啊!
 
    冯沅君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按国家规定,每月都有部分车马补助费,供她去外地视察的旅行需用。可是冯沅君从不领取,有关部门发下来,她都原封不动地交回去。冯沅君作为国家的一级教授,又是大学副校长,可是她外出却从来不主动向学校要车。尽管学校规定,她外出坐车可以不必经过主管部门,什么时候用车直接打电话要就行了。然而,冯沅君却从来不使用这个权力。她在日常生活中,始终谦虚谨慎,严于律己,从不搞什么特殊。
 
    冯沅君是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她对学生关心备至,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教学上。由于长期的艰苦生活和过度的劳累,她患了直肠癌,住进了医院。病危时,神智巳不大清醒,还时时挂念给学生讲古典文学。后来,听陆侃如先生说,冯沅君常常要护士、大夫扶她到病房隔壁去,因为隔壁有一间护士办公室,她误以为是学校的教室了。所以,她一走进去,便坐下来大声讲课,她这种下意识的行为,使在场的所有的人无不动容,不少人流下了热泪。
 
    冯沅君说过: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把应尽的责任尽完。她把“责任”二字看做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此事一毕,了无遗憾。
 
    冯沅君是1974年6月17日被病魔夺去宝贵生命的,她从此带走了75年的痛苦与欢乐,奋斗与追求,而告别了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
 
    冯沅君逝世后,陆侃如曾写过一篇深情怀念的悼文《忆沅君》,他在这篇悼文中,深情地回忆着他们相识、相爱与结合,以及冯沅君死前的悲惨情景。爱情犹如人生,是一本永远写不尽也读不完的书,陆侃如的这篇悼文,充满着他对爱情,亦是对人生的体味和启示。为了安慰冯沅君的在天之灵,卧病在床的陆侃如打算整理出版冯沅君生前的著作。他们夫妇从30年代合著《中国诗史》起,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并肩战斗了大半个世纪,共同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岁月,也共享过一部部学术著作完成后的喜悦。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仅仅过了4年,陆侃如也与世长辞了。
 
    冯沅君和陆侃如生前立下遗嘱,把他们数十年的全部积蓄6万余元人民币及两万册珍贵的藏书,全部捐赠给山东大学,作为优秀古典文学研究成果的奖励基金。70年代的6万元人民币,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从她主动退回“人大代表”的车马补贴这件事来看,她不可能有额外的收入,那笔存款无疑是他们夫妇的稿费和工资了。这件事足以反映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感人的道德情操。他们实在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学者和导师。
 
    冯沅君与陆侃如这对学者伉俪,长眠在自己热爱的祖国土地上;他们的著作受到人民的赞赏,永远与人民同在。他们是幸福的。(全文完)作者:朱华【原标题:一代才女冯沅君】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华网 2012-11-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