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 写作这件事
A关键词:硬着陆
到上海参加“红学”年会,是最年轻的会员,自告奋勇写康熙。
我进入历史写作这个领域,要感谢冯其庸老先生。
我二十三岁参军,军队十一年,三十四岁回到地方,只是高中文凭,但读书水平很高。
我当时和任何一个编辑没有杯水之交,真是“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我有能力,但是,没有舞台。
有些人是软着陆,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路鲜花。有些人是硬着陆,不带降落伞跳下去。我就是硬着陆。
那时候,《红楼梦》是我的挚爱,我一直给《红楼梦学刊》投稿,但一年没有回音。后来看到学刊上常务编委第一个名字是冯其庸,就直接把文章寄给他,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我再寄一遍看看,如果我不是这个料,我就放弃写作,如果我还有一点可取,我就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很快,冯其庸先生就给我回信,说,可以看出炼字炼句的功夫,已经向刊物推荐,希望继续努力,早日见面。
1982年夏秋之交,我到上海参加“红学”年会,我是最年轻的会员。我当时不认识冯其庸,他是会长,主席台上坐,我是会员,坐在台下。散会后,我去找他,说,先生,我就是凌解放。冯其庸先生说,你的文章我读过了,写得很好。后来他给我很多鼓励,说我的文字素养很好,可以在文学领域有一番作为。
在这次会议上,有人说康熙是个很值得写的帝王,我就自告奋勇说我来写。
B关键词:冯其庸
到了一定时机,贵人就会出现。冯其庸先生是我的贵人。
读了大量的清史笔记,大致够用了。1985年开始写作,5月,冯其庸坐长途汽车从洛阳过来看我。问我最近怎么没写文章?我说, 我写《搜红记》写了十几万字,写《红楼梦》的内容写了十几万字,《康熙大帝》写了十几万字。
他说,《搜红记》你再写也写不过邓拓吴晗廖沫沙;《红楼梦》的东西我都读过了。你把《康熙大帝》拿来我看看。我回去连夜抄了10页,第二天拿去,冯先生一看,桌子一拍,大叫一声,哎呀,这就是你的前途,其他什么都别写了,三本不行,你要写四本。出版社我来给你找。
河南出版社知道这个事,社长亲自来,带了一个责编,在南阳住了三天,考我。两个人坐在桌子后面,我在他们对面,问我各种问题,关于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人文、民俗各种问题。三天,他们问穷了,我也答穷了。社长当场拍板,这个书不要怕改,我们给你出。
《康熙大帝》当年除夕写完,34万字,还抄写了一遍,1986年,我41岁的时候,书出版了。
从红学到《康熙大帝》,两级跳成功实现硬着陆。首先,我很努力,加上时机好,再加上贵人相助。贵人就是能够帮助你渡过难关的人。到了一定时机,贵人就会出现。冯其庸先生就是我的贵人,我的恩公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