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刘先琴:淅川大声——讲述一个你应该知道的故事(2)

2013/7/5 14:19:19 点击数: 【字体:

,强制性把我们这些返迁户集体安置到荆门十里铺,到那里不久就因为和当地人习俗语言不通,打群架,那时我已有6个孩子,三天两头不敢出门,我下决心全家人带全家人悄悄往回走。

    这次,身上没有一分钱,一路要饭,说好话搭车,回到老屋一看,全淹了,亲戚家,村边都不敢去,怕查出来再让走,就找个背风的坡地搭个茅草棚住下来,慢慢打土坯、垒墙,才有个挡风的家。俺们这儿为啥叫沿江村,都是偷跑回来,连成片住,政府后来才承认的。

    沿江村这间土坯房里,伴着秋雨,老人断断续续的讲述令人为之动容,始料未及的是老人的平静,50年颠沛流离,已经成为他人生无可奈何的内容,几个月后,他们全家将再一次踏上搬迁路!当然,历经磨难的国家,这一次给了他的子民最为优厚的条件:全村人要的去的地方是豫北一个已经工业化的村镇,单门独户二层新房小院,孩子全部进工厂就业,出门就是水泥马路。

    “这次出门放心了把?”我试图从回忆的阴影中跳出,老人的回答和表情却永远在我记忆中定格:

    “没啥,习惯啦。”

    那一刻,一位职业记者的敏捷冷静即刻化为乌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总需移民16.2万人,涉及11个乡镇,168个村,1312个组,加上线上留置的3.5万人,总动迁移民约20万人。多少血泪故事和他们的家园一起,沉入丹江水库的库底!我无法一一倾听20万父老乡亲的述说,我看见了困顿磨难带来的淡定、从容,他已经成为人性的一部分,永远无法用文字去记录赞美,只能用心灵去铭记。

    十根烟蒂燃尽,战斗英雄跪下了

    2010年6月26日,对于淅川老城镇陈岭服务区移民干部安建成来说,是个普通又重要的日子,他负责区域内的安洼村425位移民,4天后将离开故土,核实房产,前往安置点对接,几百个日夜操劳,几天后将要付诸行动,为了给搬迁用的车队腾出场地道路,他在现场已忙活了半天,本来要休息一下,看到开推土机平路的司机不熟悉,就到跟前指挥,眼看道路就要进村入户,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村民手拿石块,气冲冲说推土机铲到了他家的祖坟,原来,这位村民家老坟位于公路边,由于不太明显,加之荒草的掩盖,导致推土机在作业时蹭到了他家的坟边。按当地习俗,挖祖坟可是一大禁忌。

    “一定要让安建成给我祖坟磕头祭拜!”对方毫无商量余地地提出了要求。一听这话,全场立刻鸦雀无声。在场的乡镇干部和村民们都呆住了。时间在这一刻,也仿佛凝固了。

    在农村,谁都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天地,下跪父母,安建成的脸色瞬间变得黑紫,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足有上百号人,他把攥紧的拳头松开,掏出一根烟,几次才点着,一根又一根……

    上百双眼睛都盯在安建成身上,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只见安建成轻轻地按熄香烟,站起身,大声说:“乡亲们,我给他老人家谢罪了!”

    一切按照当地风俗,燃炮,烧纸过后,安建成扑通跪在了坟前,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大声说:“老人家,乡亲们要搬迁了,今天惊动了您,我安建成给您老磕头谢罪!”噼噼啪啪地鞭炮声里,他起身拿起铁锨小心地给坟边添了些土……

    事情平息了,人群散去了,安洼村全体村民如今已经在新的地方安居,我在安建成依然负责搬迁的新地点找到了他:

    “那天,我抽了十根烟!我母亲今年80多岁,养了我们姊妹8个,我一个男娃,我父亲去世时我却不在身边,那件事,至今我没有告诉老母亲。”

    “老先生去世你在哪里?”

    “老山前线,”

    一个至少应该让安洼村民知道,不,应该让世人知道的英雄故事至此引出——

    出生于淅川县老城乡裴岭村的安建成,1982年高中毕业后参军不久就去了老山前线,带领一个班往前线麻栗坡运送给养。往返20公里,不算长的路程上,却有三道布满地雷的防线,被称为“生命线”。其间还有敌方巡逻部队。安建成和他的战友们每人肩上都背着30公斤的水、大米、肉菜食品,每两天步行往返一次。每一次,安建成都走在最前边,唯一寄托安全的是我方侦查部队铺设的电话线,他牢牢抓住电话线,眼睛观察四周,好几次,都是凭感觉暂停前进,排除了敌人新布下的地雷,还有一次,干掉了对方暗哨,才得以安全前进。6个月里,硬是把数千公斤给养背上前线,保障供应,战斗胜利后,安建成戴上了大红花,荣立三等功。

    从保家卫国前线,到丹江岸边移民村,安建成做出下跪决定的那十根烟时间里,脑海里浮现过吗,部队首长颁发的军功章,战友们信任的目光,母亲倚门等待的身影,他一定想到了,他是怀着同样的赤诚,将无数次匍匐在麻栗坡“生命线”上的身躯,拥抱了家乡的土地。   

    “淅川人民真可赞,我们的党真伟大,我们的政府真负责,移民干部真难当!”淅川县移民局长冀建成说出这四个“真”时,把“干部”放在了最后,他深知最后这个“真难”,来自对移民的真正理解,对党、对政府的高度负责。

    人世间从未有过的移山改水挑战大自然行为,给淅川县带来了三个“史无前例”:首先是移民搬迁规模史无前例,中线工程淅川总动迁移民20万人,超过小浪底移民人口最多的新安县,也超过三峡库区农村移民人口最多的万县;移民搬迁强度史无前例,除去南水北调初期阶段,按照工程进度,就在去年8月到明年8月的短短两年里,淅川需要分三批,以每批1.08万、 6.5万、 8.6万的密度迁出16.2万人,在世界移民史上前所未有;三是搬迁难度史无前例,50年漫长移民史遗留的伤亡、财产损失补偿问题,各种原因返迁的老移民占三分之一,其中最多已经搬迁过6次,都需要在这最后的三批搬迁中解决问题。万里光、王中、崔军……随着中线工程进展,80年代以来,淅川县历任县委书记肩上,都平添了一副充满风险的重担,而关键的最后三批,落在现任县委书记袁耀生的肩上。

    “计划经济时代的强制搬迁已经成为过去,以人为本,和谐搬迁是中央、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基本要求,一定让群众百分之百满意!”作为移民工程的第一责任人,除了保障全县正常经济社会运行,袁耀生和他的领导班子,将淅川移民工作摆成应对自如的大棋盘,所有的智慧、心血、运筹,体现在这个棋盘上的一兵一卒——

    “移民还没有送走,我一刻也不能离开!”8月流火的烈日下,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宋超已经在移民现场工作了十多天,作为淅川县移民搬迁工作常务副指挥长,他随时准备处理好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

    滂沱大雨里,大石桥乡女乡长向晓丽与上访群众对持整整一天,口干舌渴,脸上却始终保持笑容,这位可以和儿子QQ聊天的70后女干部,品德中保留着共产党人最原始的信念。我的笔记本里,记录着她这样的话语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作家网 2011-09-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