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作家--张一弓:我一直在寻找人性

2013/7/5 10:17:15 点击数: 【字体:


    25岁那年,他因短篇小说《母亲》受到批判,就此辍笔20年。20年后,他的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受到巴金的青睐。就在人们期待着他的新作时,他却默不作声,悄悄地隐身在喧嚣的世界里。多年的沉默后,其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横空出世,再次轰动文坛。他就是著名作家张一弓。
   
    记者:1959年,您写了短篇小说《母亲》,正是因为这篇作品,您受到了批判。这部作品在当时为什么会受到批判?
   
    张一弓:我开始受到关注,也就开始受到批判,就是因为人性,因为短篇小说《母亲》。小说表现了我对善良人性的向往和呼唤,结果,却被扣上了“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帽子。
    
    当时我不能接受这个结论。我很矛盾,只能以虔诚的态度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后来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
   
    我不接受批判,只能反思自己。我辍笔了,但对人性的思考依旧没有停止。
   
    记者:20年后,您写了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结果也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这又是为什么呢?
   
    张一弓:“文化大革命”后期,我被隔离审查。当时我对自己说,不能这样下去,于是,我就写了《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以沉郁、悲壮的笔调塑造了一个救民于水火之中、对浮夸之风疾恶如仇的英雄形象。塑造这个人物,我是希望人们有人性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但也因此遭到了非议。
   
    记者: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就没有一点顾虑吗?
   
    张一弓: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我觉得,这是应该恢复历史原貌的时候了,这个过程很痛苦,所以,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掉了眼泪。
   
    当时有人说,张一弓写这篇小说是为了揭露政治内幕。张一弓所有的罪行加到一起,没有这篇小说的罪行大。其实,我就是写了一个人,如果我想揭露,我不会写这一个人,而是写一个村庄的1960年。我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揭露。今天,大学课本依旧在讲《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我想,原因也在于此。
   
    记者:您一直在寻找人性,用文学来表达人性,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您眼中的人性又是什么呢?
   
    张一弓:到了这个世纪,很多问题对我来说明朗化了。人性,就社会性来说,我们不能否定阶级性;就自然属性来说,都有男欢女爱,都要尊老爱幼。对人性、人的生存境遇、人的失落与寻找等问题的探索,贯穿了我小说的始终,包括我进入新世纪发表的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今报记者 梁新慧 实习生 许晓艳【原标题:作家--张一弓:我一直在寻找人性】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07-9-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