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希望能多一些 张释之

2013/7/4 16:16:47 点击数: 【字体:


    作风问题事关一个政权的兴衰。比如官腔,一个政权的衰败有时可从语言文字上就能看得出来,它首先是从语言的僵化和衰落开始了走下坡路的。

    而好的作风好的风气的形成,又需要上上下下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些求真务实敢为天下先的人勇于开拓和努力。西汉文帝时张释之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次,时为谒者仆射的张释之陪皇帝到养虎的地方视察,皇上问负责的上林尉有关禽兽的数目等问题,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看右看,不能回答。掌管虎园的小吏啬夫却拼命表现自己,滔滔不绝,说得天花乱坠。文帝认为上林尉都不如啬夫,于是下令张释之拜啬夫为上林尉。张释之反问文帝:“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么样的人呢?”皇上说“长者啊。”继而再问文帝:“东阳侯张相如是怎么样的人呢?”皇上又回答:“也是长者。”张释之锋芒毕露:“绛侯和东阳侯被称为长者,但他们哪像这个啬夫喋喋口捷。秦朝重用急功细刻的刀笔吏,空具文书而没有实际效用,国势衰微直至土崩瓦解。现在陛下因为啬夫的口舌辩才而破格提升他,恐怕天下人群起效法,抢着表现自己的口才而不务实际。”皇帝被问住了,便不任夸夸其谈的啬夫为上林尉了。

    张释之还是个理直气壮维护法律权威的人。他当廷尉时,有一个人经过中渭桥,惊吓了皇上所乘车驾的马儿,皇上派兵捉拿,交他处理。张释之依法判了罚金。皇帝生气地说:“这个人惊吓我的马,差点使我受伤,廷尉却只判他罚金。” 张释之坚持原则:这个人犯的警跸令(天子出行,辟止行人),只够判罚金的份,如果判重了,法律就不能取胜于民,没有了标准,老百姓就彷徨不知所措。在他“法者,天下公共也”的坚持下,皇帝只得承认,“廷尉的判处是对的。”

    张释之跟随皇上到霸陵,皇上对群臣说:“唉!用北山的石头做椁,再有麻絮斩碎混合油漆,涂沾缝隙,哪里还能动它分毫呢!”左右诺然。张释之则认为:“如果墓里面有使人动心的宝贝,就是把南山铸锢起来还是有空隙,人还是可以进去;如果坟墓里面没有使人动心的宝物,就是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可担心的!”文帝赞赏他的意见,建造霸陵的墓园时,都用土瓦器具,而不用金、银、铜、锡作为装饰,保留山川原有的形状,不再聚土为坟。

   张释之太有个性、胆子太大了。然而,不能不承认,“以示敦朴,为天下先”的追求和风气在汉初群臣中显得那么突出。

    “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扫除烦苛、加以恭俭、移风易俗、黎民淳厚的文景之治,除了皇帝强调“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汉文帝语)”外,还因为有像张释之这样一大批“少文厚重”的官员的“下之化上,疾于景响”。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作风转变的今天,但愿我们的干部队伍有更多的张释之。■ 黄建彬【原标题:希望能多一些 张释之】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3年01月2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