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前总编孙绳武:文学跟随政治流动(2)

2013/7/2 17:01:47 点击数: 【字体:

我担心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后怎么办,后来,周扬调来了冯雪峰的朋友巴人接替冯的职位,大家也都继续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上世纪50年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对苏联文学介绍的分量大,现在看来,也许有些二三流的作品不介绍过来也可以,算是做了一些多余的工作。比如有一本书,讲的是两个红军休假回部队,路上经过一个小镇,就到当地的妇女家中去……描写得比较刺激露骨,而我们觉得红军是很神圣的。

再有些美国小说中许多反映社会青年处于悲观失望状态,它除了有利于我们了解美国之外,还会不会带来一些别的负面影响?我们就作出分析,附加在书的前言后记中,说明作者的动机是希望改进这个社会。

50年代中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完整的《金瓶梅》,但只有研究专家、高级知识分子和地方上具备一定级别的党政干部才能买到。现在很多出版社都出这本书了,而我仍然认为这本书的流传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我们这一代人的想法就是如此,强调组织、强调政治性。

口述:孙绳武

采写:本报记者刘晋锋

■人物孙绳武

1917年生于河南偃师,1949年进入苏联背景的时代出版社,从事编译业务。1953年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任第三编辑室和外国文学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1983年退休。1931年便开始发表作品,译有白俄罗斯著名诗人库巴拉的诗集《芦笛集》,伊萨科夫斯基《谈诗的技巧》等,50年代与蒋路合译了在我国大学文科教育中有重要影响的三卷集《俄国文学史》。

“文革”后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了“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日本文学丛书”、“北欧文学丛书”、《莎士比亚全集》、《泰戈尔作品集》、《列夫·托尔斯泰文集》、《普希金选集》、《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印地语文学史》、《西方美学史》、《欧洲文学史》等重要书籍的翻译出版。曾获得过韬奋出版奖和彩虹文学翻译奖。

■记者手记

孙先生的两个孩子不幸都是聋哑人,但他说自己仍希望子女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教育自己,能够多施于人,为别人服务。

此前不久,看到李文俊先生的一篇文章《了不起的女儿》,文中便记述了孙先生的女儿细心照料父亲的情景。我去的那一天,碰巧她不在,孙先生说沙博理(中国籍美国翻译家)的孙女要结婚了,作为老邻居老朋友的女儿代表家人给他们帮忙去了。

孙先生夫妇两位老人在家行动都不甚方便,女儿在去给别人帮忙的当儿,给父母买好了速冻水饺等食物放在冰箱里,“千叮咛万嘱咐”妈妈一定要把碗留在水池里等她回来洗。转述着子女孝顺的事迹时,做母亲的脸上尽是欢颜,一旁的父亲也含笑颔首。【原标题:人民文学出版社前总编孙绳武:文学跟随政治流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京报 2005-05-26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103岁还看病的全国名老中医杨友鹤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