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和孙映雪老师非亲非故,素不相识,喜欢她的戏,要从80年代初说起,当时自己刚刚20来岁,在一所初中任教,那时农村条件差,没有电视机,其实电视机对当时的城里人来说也是件奢侈品。幸好我校有一老领导也喜欢看戏,学校才有了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每周对外只播放一个晚上,当时的河南电视台每周至少播放一次全场大戏,由于观众的呼声高,孙映雪老师的《梨花归唐》隔不了多久就会重播一次,每次播放,学校周边就会有上千人之多的村民过大年似的围着这台小电视,与其说是去看豫剧,倒不如说是去听戏,大家一想便知。而第二天,樊梨花和孙映雪就被绑在了一起,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了,可见孙映雪和她饰演的樊梨花是多么的深入人心。笔者萌生了想见一见她的想法,此后曾多次按自己想象的地址试着给孙老师写信、请人帮忙打听,结果都是石沉大海。后来通讯发达了,还曾打过上百次的电话,依然杳无音讯。正当要放弃的时候,试图做最后一次努力,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次得益于贵人的帮助,最终联系上了孙老师。由于心切,笔者要求第二天就去见她,她欣然答应了,并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家住在远离开封市区的偏僻小村庄,不好找,让我到了铁塔公园就给她打电话,然后开车来接我。第二天(2011年8月17日),我按时到了铁塔公园,但为了不给孙老师添太多的麻烦,我按地图路线寻寻觅觅地来到了坐落在小村庄里的一处碧莲满池,荷塘环绕着的院落。远观稻田无际、白鹭悠闲漫步,近瞧鲜花怒放、彩蝶成双飞舞,好一派美丽、祥和的田园景象。这儿不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描写的那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是孙映雪老师现实的家,是她和老伴李先生生活了十几年的一片乐土,是属于她们宁静、幸福、不受外界太多干扰的小天地。笔者走进了这座花园式宽敞的大院,见到了崇拜已久的孙映雪老师,对她做了两天长达近10个小时的拜访。
孙映雪,1945年生,开封市人,祖籍是鲁迅故乡浙江绍兴,开封市豫剧团著名刀马旦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协河南分会理事、省三八红旗手、市人大代表。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受父母影响,自幼喜欢诗书,天赋佳嗓,酷爱戏曲。195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当时在开封市戏曲训练班任教的素有“汴京三王”之称的王秀兰、王敬先、王素君及赵铮、关灵凤等名家看中进了训练班学习,后分配到开封豫剧一团工作,进剧团后,因为艺术天赋较好,表现极为出色,1958年作为文武双全型戏曲演员的重点培养对象,考进了进河南省戏曲学校,成为省戏校第一批学生,在省戏校学习的四年期间,主工刀马旦、闺门旦、花旦。受马双枝、汤兰香等名家的言传身教,加上中国戏曲学院赵忠茹老师教她身段、把子功,她如鱼得水,在艺术道路上刻苦学习,细心钻研,稳扎稳打,先从腰、腿、台步、圆场、云手、山膀练起,接着练翻筋斗、毯子功、把子功、摔枪背、窜扑虎、对枪、快枪、单刀枪、双刀枪及各种枪花、棍花、刀花等功夫。略懂戏曲的人都知道刀马旦是武功角色,无论酷暑盛夏、还是冰霜雨雪都要坚持天天练功,就算是冰冻三尺的天气她也是浑身上下大汗淋漓,就别说炎热的夏天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武功演员的真实写照,练功的艰辛不言而喻,但她从不叫苦叫累,挨过多少打,受过多少气,连自己都说不清。还曾在演出中不幸摔断过腿,这对一个刀马旦演员来讲可是致命性的打击啊,为了戏曲事业,盖叫天“断腿接骨”的故事,又在自己身上实实在在重演了一遍,她承受了太多常人难以承受的身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压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老师的悉心栽培和自己的刻苦、勤奋,1959年省戏校优秀生参加省第二届戏剧汇报演出,她主演的《杨排风》一鸣惊人,得到了戏剧界老师、老前辈的一致好评。当时,荆桦老师对五.八班学生的成长非常关心,每逢有五.八班学生的演出,他更是场场必到、必看,对学生的进步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每次见了她总是微笑说:“小雪姑娘天资聪慧、长相俊俏,戏演得不错,表现很好,继续努力啊!”她很感激荆桦老师的鼓励和帮助。1961年从省戏校毕业后又回到开封市豫剧团,正式拜文武不挡的著名豫剧刀马旦名家王敬先为师,深得王老师的武功真传。在老师们的精心栽培下,无论是武功还是唱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她很快成了开封市豫剧团文武兼备的“台柱子”。1962年开封市宣传部又送她进天津戏曲学校深造两年,学习京剧、昆曲精华唱腔、身段、武功等。通过2年的学习,孙映雪在艺术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1982年幸运地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为师,向老师学习了《花为媒》等戏。从此,艺术视野不断开阔,表演技艺日臻成熟。长达8年之久的专业科班学习,在河南戏曲界实在是不多见的。有新凤霞、王敬先两位名家相提携,孙映雪很快成为一位能文能武的豫剧后起之秀,她的艺术水准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她从事戏曲工作的几十年里,善于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创造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在以上这三个行当上都有出色的杰作,刀马旦如《三打陶三春》中的陶三春,《梨花归唐》中的樊梨花,《穆桂英下山》中的穆桂英,闺门旦如《洛阳桥》中的耶律含嫣,《小二黑结婚》中的小琴,花旦如《花为媒》中的张五可,现代戏《红灯记》中的李铁梅,《社长的女儿》中的林继红等。也曾在《杨排风》、《杨八姐游春》、《李慧娘》、《宝莲灯》、、《焦裕禄》、《苗山颂》、《状元媒》等戏中担当主要角色。可见她的戏路是何等的宽广,艺术功底是何等的深厚啊!孙映雪行腔以夹板音(真假声结合)为主,嗓子清脆明亮,吐字真切,富有刚性,韵味醇厚,唱腔中洋溢着祥符调那委婉细腻的优美旋律,表演自如、朴实无华没有一丝的造作之情。以上这些剧目都被中国唱片社、上海有声读物公司等多家单位灌制唱片、录音、录象。1979年排演的《三打陶三春》河南省电视台也有全剧录相(目前市面有售)。
1964—1965年省里选调她和豫东调名家吴新平参加《社长的女儿》剧组进京参加中南局现代戏汇报演出,受到周总理、陶铸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好评,准备把该剧拍成电影,后因剧本修改问题没有拍成,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但此剧当时轰动全国剧坛,大小剧团争相学习、移植、排演。
1982年,孙映雪随团赴京演出《梨花归唐》,此剧讲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樊梨花劝其父樊洪(原系隋将,归依突厥,为西凉国寒江关守将)归顺大唐,共同抗敌,薛丁山怀疑其中有诈,二人争斗中互生爱慕之心。程咬金做媒,薛、樊完婚洞房。丁山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梨花一怒之下返回寒江关。程咬金大怒,训斥丁山,丁山无奈三清樊梨花。樊梨花在激战中刀劈杨番,并大义灭亲杀死了叛逆之兄长杨胆。后程咬金为教训丁山假设灵堂,丁山闻讯后后悔莫及,痛哭贤妻梨花,真相大白,夫妻和睦,并共保大唐江山。孙映雪在剧中演樊梨花,此剧是出文武皆备的大戏。正好对上孙映雪最得意的戏路,凭借她多年练就的深厚基本功底,充分展示出她的表演才华,既表现了樊梨花的英武刚强、又表现了樊梨花的温柔多情,真可谓是“不温不火、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受到了首都观众的好评,该剧也轰动了首都戏剧界、新闻界。正像著名戏剧家赵寻赞誉她的诗句:“一曲樊梨花,赞誉满京华。腊梅映雪开,引来万花发”!1987年,参加四省十四市中青年豫剧演员广播大赛,获得一等奖。
在北京剧协召开的座谈会上,文学家姚雪垠题字:“最近看了开封市豫剧团来京上演的《梨花归唐》,孙映雪同志饰演樊梨花,唱腔武打均佳,殊为难得,堪称豫剧新起之秀,深望继续攀登艺术高峰,为中原人民做出更大贡献,为豫剧放出更多光彩。、原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戏曲研究所所长郭汉城赋字:“孙映雪同志功底深厚,唱做都好,演的人物有深度。艺无止境,希望继续努力,把更多更好的艺术献给人民。”、原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主任、研究院曲六乙书赠:“河南名刀马,豫剧关肃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李万春赠画、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赵毅敏题字:“孙映雪同志是豫剧的后起之秀,无论在唱腔和武功上面都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称赞。望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永葆艺术青春。在艺术战线上取得更大胜利,为人民贡献一切。”、中国现代女作家丁玲、陈明夫妇题字:“艰苦的探索,不断的追求,为人民呐喊,为革命讴歌。孙映雪同志能歌善舞,文武全才,祝你永葆艺术青春。”、原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赋字:“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一枝梨花迎春开。”、中国杰出的文学家、文艺理论家马少波题字:“孙映雪同志唱念做打均见功力,文武全才,实属难得,希望多排新戏,多排好戏,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新的贡献。”、中南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胡青坡、叶颖赋字:“映雪同志在《梨花归唐》的扮演中充分展示了才华出众,功底深厚,唱做念打俱佳,这是长期文艺实践的结晶,光彩照人的成果。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党的文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杨得志上将题字:“祝映雪同志演出成功,望继续努力。”还说“目前首都舞台上还没有出现过像孙映雪这样文武均佳的地方戏演员,她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他还特意把孙映雪的剧照挂在自己家墙上,激励当舞蹈演员的女儿上进。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张真赋诗:“休从家世论贤能,山冠出身豈可轻。单手提刀救唐将,梨花何处不英雄。”、著名戏曲理论家、评论家刘乃崇赋诗:“中原唱到北京城,能文能武技艺精。映雪囊萤勤苦练,他年四海遍扬名。”王光美夫人得知她的演出任务重,嗓子经常感到不适时,立刻派当时的水利部长送去保护嗓子的什么“罗汉果”、“胖大海”等中药,演出结束后,王光美亲自上到舞台抱住孙映雪久久不放:“映雪,你演的太精彩了,祝贺你!回去代我向你全家问好,向开封戏曲界的同志们问好,向开封的父老乡亲问好!”所有这些人、这些事怎么不让孙映雪感动呢!对孙映雪来说又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励啊!借此机会,她要向故去的、健在的老领导、老师及曾经帮助过她的人们表示深深地感谢!
有必要一提的是别人拜新凤霞为师,有太多、太艰难的路程要走,相比之下孙映雪拜新凤霞为师的过程非常有具有戏剧性。那是《梨花归唐》在北京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之后,应接不暇的鲜花和久久停不下来的掌声、四次谢幕后观众仍然不肯离去、强烈要求孙映雪最后单独谢幕等等,实实惊呆了带队领导和全体演职人员、更让孙映雪不知所措。该剧的轰动也惊动了剧作家吴祖光,他谢辞了一切邀请专程到长安大戏院看《梨花归唐》后,让新凤霞也来看戏,了解了孙映雪的《花为媒》和《三打陶三春》的几部大戏都是从吴祖光和新凤霞的作品移植为豫剧的,二位老师非常激动,看了《梨花归唐》后更觉孙映雪不同凡响,出于对晚辈的关怀和喜爱,主动提出愿意收她为徒。对孙映雪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喜讯,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就要实现了!当时的部、局、团三级领导生怕失去了这个天赐良机,随即带领孙映雪来到了吴祖光、新凤霞夫妇家里,二位老师见了台下朴实大方、端庄秀丽的孙映雪甚是欢喜:“现在北京的一些拜师活动风气很不正,今天咱一不请客,二不送礼,大家随便坐在一起喝茶、谈话,不要客气,咱来一个全新的拜师仪式,映雪给我三鞠躬,就是我的徒弟了。”就这么容易,就这么简单,这从一个侧面大家也能感受到当时的孙映雪实力是多么的强大!临别时,凤霞老师送给孙映雪《新凤霞回忆录》和吴祖光的《红娘子》剧本,凤霞老师亲手为孙映雪作国画《红梨花事贺》,吴祖光亲笔在画上题了一首司马光的诗句:“繁枝叶细互低昂,香敌酴醾艳海棠。应为穷边太寥落,并将春色付秾芳。”和笔者谈起吴祖光、新凤霞二位老师,孙映雪对恩师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念念不忘恩师的教诲与培养。
当年轰动剧坛的《梨花归唐》也震惊了著名电影导演陈方千,他在北京观看后当即表示一定要把此剧搬上银幕,主角当属孙映雪,她的扮相、唱念做打各个方面都无与伦比。种种工作准备就绪,已经试镜、开拍,而且效果极为良好。突然不知何种不可告人的原因,她这个无可挑剔的女主角突然被换掉,这对任何一个演员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打击,这还不算,更残酷的现实接踵而来,自己不仅上不了电影,还要被迫做她人的艺术指导、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还要为别人在幕后配音、配唱,就这样孙映雪忍辱负重、默默地为别人做着嫁衣……她自己栽树、自己浇水、施肥,乘凉、摘果子的却不是自己。而倔强好强的孙映雪为了大局、为了观众,依然把自己的幕后工作做的如此完美,被梨园界传为佳话。是啊,有的人恨不得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银幕上,刻到石碑上,刻到观众心里去,可能有几个人记住他的名字呢?而大家怎么就念念不忘孙映雪呢!真乃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啊!
网上有孙映雪向豫剧表演艺术家宋桂玲学戏一说,也非属实。孙映雪非常尊重、崇拜、欣赏宋桂玲老师及她的戏,但并没有机会学习她的戏,她和宋老师没有任何的关系。
近二十几年来,虽然她彻底离开了舞台,但没有游离出曾经的同事、老师和戏迷的视线。王希玲、刘忠河、王清芬、轩玉亭、郭美金夫妇、老师王敬先等大批当年的老同学、老师和她有着深厚的友谊,有的每隔一段时间就开车到她家小聚,享受她亲手做的美食,大家在一起说天道地、无话不谈,快乐无比!66岁的人了,依然显得年轻、优雅、漂亮,特别是当演员练就的身段和眼神丝毫不减当年,而大家对她称呼几十年了的“小雪”,“雪儿”至今也没有改变,可见大家对她的喜爱程度有多高!前段时间,在古都开封有一次观众见面会,当时的孙映雪从外地回来刚下火车,还没到家,衣服和脸也没来得及洗一把,就被前来接她的老师和同事们拦住:“雪儿啊,今天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人家戏迷可是特意点你孙映雪的名字了。”尽管她累得快要倒下了,可还是坚持去了。到了现场,戏迷们的那种热情、那种对戏曲追求的执着精神、还有他们的演唱水平及表演才华实实惊呆了、也深深震撼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这种场合的孙映雪,她不由自主地说了句:“我太感动了,我们的专业演员是该好好学学了。”
生活中的孙映雪为人热情豪爽,朴实厚道,平易近人,为人、做事都极为低调,不愿显山露水,为戏曲事业尽心尽力。1989年43岁的孙映雪看破了红尘上的名利,由于种种原因提前退休,远离了艺术圈的纷争,信了佛(网上传的是出家,并非属实),现在她心静如水、气和若仙,在家很少参加公共场合的活动。多年来,好多媒体记者、作家及演出团体找她做专访、商业演出等都被她婉言拒绝了。
由于文化底蕴很深厚,平时孙映雪老师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天都要把自己的所闻、所见以及经历的大情小事记录下来,几十年了从未间断,除此之外,经常翻阅有关饮食方面的书籍,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一定的研究。所有这一切,对她的修身养性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孙映雪老师的先生李老师是原开封市曲剧团的武生演员,和曲剧皇后张新芳大师同过事。夫妇二人有一双儿女,儿子目前在北京有份很好的工作,女儿则留在了开封的父母身边,儿女事业都有成、对父母都很孝敬,一大家子生活幸福美满。老两口在家种花草、栽果树、养虫鸟、种蔬菜等,生活自由自在,用他们的话说:“我们现在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了。”在这里他们享受着人间天伦,闲暇之中他们听听那优美的音乐,触摸一下那清澈的河水,望望那悠闲的云,宁静的月,生活非常惬意。在此我和许许多多的戏迷一样,共同祝愿孙映雪老师、李老师夫妇的晚年安康!我们也尽可能少去或不去打扰孙老师生活的宁静,让二位老师的田园生活更加轻松、愉快!
喜欢孙映雪老师的戏迷朋友,建议您在百度里搜索一下她的视频资料,在那里可以聆听到她当年那甜润、细腻、纯正的祥符调小奶腔,欣赏到她那大方、秀美、朴实真切的艺术形象。
两天的专访结束了,每天都是老两口亲自开车送我到车站,还把珍藏多年的、自己唯一的《花为媒》、《梨花归唐》、《涤耻血》影像资料放心地让我拿回家复制,这怎么能不让我感动呢!作者:诚则灵【原标题:访豫剧祥符调表演艺术家孙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