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王玲:让“澄泥砚”焕发青春

2013/6/21 17:53:35 点击数: 【字体:

王玲:让“澄泥砚”焕发青春


    人淡如菊,虽然在艺术领域声名显赫,人前她依然如自己的澄泥砚作品一样朴实无华。

    王玲和丈夫张存生都是安徽人,张存生三四岁就跟着父亲学塑泥人。王玲家贫,她和弟弟的书本费都是靠她捏泥人换来的。共同的爱好使他们结缘,1985年,20岁的王玲嫁给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张存生。

    一年后,一直潜心钻研泥塑的张存生因为技艺高超被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特聘为职工。在九曲黄河的岸边,王玲夫妇寻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A

    与丈夫共同复原失传的“澄泥砚”

    1988年7月,张存生接待了一位不寻常的游客——齐白石弟子、国画大师卢光照先生。卢老得知他们擅泥塑,感慨地说:“一提到这个‘泥’字,就不能不想到黄河澄泥砚,宋代《砚谱》记载,黄河澄泥砚被唐代的文人列为砚中第一。可以说是砚中极品。更重要的,它是黄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已失传。”卢老说着,不禁动情落泪。

    老人的话打动了张存生和王玲,他们决心把“失传”的澄泥砚找回来。1991年5月,在经历了将近三年131次的试验后,他们终于掌握了最关键的烧制技术,制作出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澄泥砚”。久违的文化瑰宝重现于世。重如石,细如玉,触之如童肌,扣之若金声,视之光彩照人,贮墨不腐,写字作画飘出阵阵清香。当年,他们的澄泥砚制作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1992年,澄泥砚作品又获轻工部、商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发的最高奖——“天马金奖”。

    之后数年,他们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作品先后获得了美国爱因斯坦科技贡献金杯奖、第47届尤里卡世界发明金奖等近60项国际和国内大奖。

    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国务院安排每个省送一件礼品给澳门。张存生在河南省古建专家李传泽的指导下设计而成的“九龙晷”砚,在80多个送审的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

    丈夫去世后,黄河泥成了王玲生命的一部分,她又抓起黄河泥,开始“九龙晷”砚的创作。4个月的时间里,砚制成。在存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他们共同创作的“九龙晷”砚在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中夺得最高奖——“山花奖”。

    B

    获奖只是起点希望上规模成产业

    如今,每一个清晨,当黄河的生灵还在酣睡中,王玲已经带着六七个学生坐在工作室内。选泥、搅拌、沉淀、过滤、再沉淀、和泥、雕刻……每一道工序,王玲没有丝毫的马虎,雕刻上,只要有半点瑕疵,王玲都会要求学生们毁了重新再做,哪怕是即将进窑烧制的成品。

    这次,是她继2001年、2007年两次获得“山花奖”之后,第三次获奖。这件作品名为《八仙如意砚》,制作工艺复杂,烧制难度极高,作品看外形好似一把极富诗意的古琴,又似象征“富贵吉祥”的如意造型。经过精雕细刻,表现了“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的情景,寓意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这件作品的厚重与精致,令观者爱不释手。

    王玲说:“政府如此重视文化建设和产业开发,作为黄河澄泥砚的发明者和传承人,我也准备抓住机遇,把这一曾经失传的古老技艺发扬光大,初步想法是分成高中低不同档次,扩大规模,引进设备,面向市场,形成产业。另外,在澄泥砚的基础上,我还研制成功了金沙泥茶具等新产品,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喜欢上郑州特色的工艺品!”【原标题:王玲:让“澄泥砚”焕发青春】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郑州晚报 2012-1-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