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专访作家王剑冰:散文作品优与劣,应有共同审美标准

2013/6/20 17:17:36 点击数: 【字体:

 
    ●作为鲁迅文学奖第二、三、四届评委,您觉得被挡在鲁奖门外的散文作品是否存在共性的问题?能否为准备申报鲁奖的作者支下招?
  
  不能说有什么共性,如果有的话,就是有好多的好作品没有进入鲁迅文学奖。我们不好说一个奖项就说明什么问题,评上奖的不能说就是经典,评不上的就不如评上的,最好的口碑是读者,最好的检验是时间。我们提到一个作家,一定后面跟着他的代表作在心里,若果提到一个作家的名字,而不知道他的作品,这个作家起码是有着缺失的,对于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也是如此。
  
  ●怎么会想到编选一套《鲁迅文学奖散文获奖丛书》?能否说说这套丛书背后的故事。
  
  编这套书只是出版社的想法,找到我,我去做的而已,当然也是我乐意,想着汇总起来是一个文学与历史的积累,这个积累或许还有一点意义。后来也只是编了四届的作家。因为找这些作家容易,征集作品的过程有些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写作,有些是与别的出版社签了约的,有些是刚给其他的社交了稿子,什么情况都有,而我还要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写作。所以能把前四届的弄齐出出来,还真是不容易。
  
  ●评判一篇散文作品的优劣,您的标准是?
  
  无论什么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审美标准,那就是看着好看,看着舒服,顺眼,入心。
  
  ●都说“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出名一是因了陈逸飞的画,再就是因了王剑冰的文。《绝版的周庄》不但被刻碑于周庄,还入选上海高中语文课本、成为高考模拟试题、载入多种选本……《绝版的周庄》能如此影响深远,在您看来,这篇散文主要“绝”在什么地方?
  
  这一点还是请你看网上的评论为好,我自己说不大好,其中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钱虹有这样一段话说:“与其他叙述和议论周庄的散文不同的是,作者始终把周庄作为一个可感可知的对话者和难以割舍的有情人平等相待,在文中的“我”(作者)与“你”(周庄)之间的关系,自始至终都是亲近和互爱的,没有居高临下的恩宠,也无自惭形秽的景仰,惟其如此,他才会以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如歌如诗的柔声细语,梦呓般地抒发着‘我’对于‘你’的爱慕之情。”可能,还有语言的表达方面。
  
  ●有人称您的散文理论著作《散文时代》是中国目前较为全面又较为前卫地论述新时代散文的理论著作。如果您以第二人称、以一位批评家的身份来看这部著作,它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是?
  
  首先说它的不足,应该是自己的一部花费精力的理论作品,但是不可能那么全面,那么客观,赞赏的东西多,批评的东西少。成功之处也可以看网上的评论,其中有原中国散文学会会长,著名理论家林非先生的话:“读完了王剑冰先生的这部散文理论著作《散文时代》,深感他对于当前散文创作整体的现状,真是有着高瞻远瞩和钩深致远的把握。在对于不断涌现出来的多少名家的佳篇,从思想与审美的视角,分别作出的扼要和简洁的评点,既可以使得许多朋友更好地了解大概的情况,又能够引起进行欣赏的兴致。他还在这样微观剖析的牢固的基础之上,升华出不少宏观的理论见解,对于当前散文创作拓展过程中间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都阐述了自己很有启迪意义的看法。”
  
  ●近年来,有一种现象,就是许多曾致力于小说、诗歌、评论、艺术的作者都转行向散文进攻,这其中不泛名家大腕,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以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这些人本身就是一个文学能力较强的人,知识与生活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在本行当里已经很有成就,再进到其他文学样式中完全是轻松自由的,写作散文没有一点问题。第二点就是有些人在本行当的作为没有引起世人足够的重视或者说了解,只有靠散文转行,争得重新露脸的机会,而他们在原有的行当中的一些长处,正好运用到了散文之中,不管这种应用是否合理,比如小说中的较为细致的描写,这样就使得散文产生了多样化趋向,而读者是不需要分析一个门类应该怎样操作的,他看的是好看,这样,有些人靠散文找到了一条捷径。这个或许就是当前散文被造成的形势。
  
  ●当前,中国散文创作正处在盛世,在热闹的背后是否存在什么令人担忧的问题?如何才能让散文健康发展?
  
  我曾经说过,由于阅历的不同,知识积累的不同,生活层面的不同,作家作文的形式和内容也就不同。这样也就构成了散文创作的多样性。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写成文化大散文,或写成精短美文,或写成哲思小品。还有一些自以为走在前面的人,将以往的文章统统视为了传统的写作,唯以为自己的(或自己发现的)是先锋的。也许这些作品确实是先锋的,有新鲜感,有引导意义,但回过头去就会看到,散文何时不在变革着发展着?什么时候出现了“新生代”,新生代后面出现了“晚生代”,晚生代后面又会出现什么代。关键是写作本身,写出的东西是否被人认可,被人记住,而不是自己的随心所欲,随波逐浪。更可怕的是没有那种能力,却自认为有那种能力,而后还有人在后面跟着叫好的。叫好的当然未必是真心。这就是社会出了问题,致使文学也出了问题。这就要求要有人敢于说真话,尤其是那些专家。
  
  ●放眼四顾,从事当代散文批评的人寥寥无几,您是从事创作又埋头研究的两栖型专家,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散文批评的落伍?散文的发展与繁荣需不需要理论的导航?
  
  任何一个文学门类都是需要理论建设的,有的可能需要的多一些,有些可能需要的少一些,不一而足。作为散文,应该是,真正的好散文需要理论的推举,不好的散文需要理论的指导。关键问题是,现今的有些散文,是叫不上散文的,你也不用去跟他进行散文的理论。导航呢?散文本身就是一个自由的不能再自由的文体,你还能给它导航到那里去,导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中去?还是导到狭窄的河道里去?前者是不必的,因为其本身就在大海之中,后者是狭隘的,也不可能回得去。
  
  ●您担任《散文选刊》主编后,主要施行了那些方面的改革?现在的《散文选刊》与您主政的时代相比,您认为最大的变化是?
  
  我是1997年由副主编接任主编的,到2009年卸任,十一二个年头,留下了许多辛苦和遗憾。我对这个刊物是有感情的,我相信那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总比前面强。
  
  ●河南散文创作队伍目前在全国省份来说处于什么水平?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您作为省散文学会会长,您将如何带领大家“冲锋陷阵”?
  
  河南的散文放在全国来比较,只能是中上水平。要有那么一批人在全国叫得响才行,我们正在努力,每年都要搞些活动,并且编辑本省作家散文丛书,不断激励、推举、团结,慢慢争取建立一个集团军的形象。
  
  ●您曾获中国现代文学馆、文艺报等权威单位联合评选的“中国散文诗九十年重大贡献奖”,您认为您在散文诗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散文诗是个不大被人重视的门类,应该为它鼓与呼,本人一个是不断地进行散文诗创作的实践,写了一些对于散文诗的评论文字,再就是每年都编有散文诗的书籍,参加散文诗方面的活动,在上面也发发言。
  
  ●在您看来,散文诗是属于散文或是诗的范畴?您同时从事散文和散文诗创作,您认为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
  
  我说过:“散文诗具有雍容、高雅、凝练、细腻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深遂、哲理、精神的思想内涵。如此,写散文可以随意而不拘形式,写诗要求凝练而具有韵致,散文诗的创作就在了两者的相交点上,或者说边缘上:一方面有散文的自由,一方面有诗的韵致。”散文诗应该是精短的散文,散文诗应该是横排的诗歌。前者要求它优于散文的长篇大论,在散文中它是精粹的,短小的,诗性的,这个诗性不一定是诗的外露,而是内在的表达。后者要求它比诗歌自由,有诗的意境、诗的思维、甚至诗的语言,但又不是诗歌本身。
  
  ●近年来,随着散文的受宠、诗歌的降温,散文诗成为走红的文体活跃在文坛,您觉得当前的散文诗创作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对此我没有更新的观点,我还是引用我在北京的一次发言吧,社会生活色彩斑斓,着眼点是否再大一点,广一点,散文诗过去就吃了小花小草的亏,我们是否去看看麦浪,读读梯田,甚至它们下面的东西;是否去走走工地,逛逛菜场,甚至棚户窄巷。我们只有让文字表现的东西色彩斑斓,才能使得散文诗色彩斑斓。
  
  在散文、小说、诗歌和散文诗中,最容易犯毛病的恰恰是散文诗,太容易雷同,太容易矫情,太容易图解主题,太容易做作词语。我们只有正视这些弱点,才能使散文诗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进入文学的主流。
  
  ●您每年都在精心编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精选》,与邹岳汉先生主编的《中国年度散文诗》并驾齐驱,成为散文诗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在编选中,您与邹岳汉先生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没有总结过,我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来编辑的,也没有分类。当然,编进去的也是良莠不齐,为什么呢?因为每年不可能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好东西,只有少部分的可圈可点,但是,作为一个全年的总结性的文本,选出来以供读者参考、研究、借鉴,也就只能这么选。如果是精选的话,三分之一就够了,那样也不成为一本书了。所以,只能尽可能地广泛涉猎,争取读者的基本认可。
  
  ●您曾到过贵州,请说说您对贵州的印象?
  
  贵州好啊,贵州是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多,水多,自然景观多,民族的遗存多,被破坏的相比内地要少。这样就有很多东西保留下来,值得我们心向往之,所以我经常到贵州去走一走,看一看,去补充精神,呼吸新鲜,体味纯正。

  ●贵州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您认为该如何处理好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经济的矛盾?
  
  很是怕那些公路、铁路穿堂而过,带来了外边的东西,也破坏了自然的东西。这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要发展,一方面要保护,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我等能办的事情,只是希望尽量地保护地方的民族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因为这是别于其他的根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根本会越来越显现,失却了这个根本,就失却了贵州的特色。
  
  ●几年前,余秋雨先生在游历贵州黔东南原生态文化后写下了一些漫谈随笔,对宣传和提升黔东南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借用名人效应带动旅游业,作为一个地方的决策层,您认为应注意些什么?
  
  一个地方为了推广,借用什么正当的手段都是无可厚非的,什么能使得当地快速地提高知名度,引来越来越多的好声音,都是可以一试的。马晓鸣【原标题:专访作家王剑冰:散文作品优与劣,应有共同审美标准】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贵州民族报 2013年3月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