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荆轲侠义精神与燕赵文化

2013/6/9 11:29:21 点击数: 【字体:

  悠悠华夏,多少英雄人物已化为无迹可寻的尘土,游侠荆轲何幸,在死去2000余年后,当年永绝的地方仍世代将他铭记。荆轲塔、易水……丝丝缕缕的印迹告诉人们,那副血肉之躯存在过,生动过,并且留下了传奇。

易县城西南2华里,有荆轲塔。荆轲塔所在的土山实为荆轲衣冠冢。当年易水送别后,燕太子丹知道荆轲有去无回,就命人收集荆轲衣物,并举行规制宏大的安葬仪式,建起了这座衣冠冢。衣冠冢很是壮阔,占地2400平方米,高34米,形成了一座屯土山。数年来,冢上广植松柏、古槐,郁郁苍苍。人行其间,总有苍凉之气鼓荡胸间。

  拾级而上,巍峨高大的荆轲塔耸立在平地正中。塔高26米,砖木结构,通体呈灰白色。塔基为须弥座,底层较高,四面辟假板门,斜面置直棂假窗,顶部有铁塔刹。塔身八角13层,每层八隅各悬风铃,风动处幽幽作响,像老者喁喁独语。塔的东侧有一通褐色石碑,虽已斑驳,却仍能辨出写的是“古义士荆轲里”,字大如斗,笔迹遒劲。

  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人们在荆轲衣冠冢上建起了圣塔和寺院。宋乾道三年,刺使刘楷复重修荆轲塔,并以舍利子300粒贮以金瓶之内,埋于地宫。明朝又重建圣塔,御使熊文熙题写了这块石碑。原来塔角悬铁蛤蟆,风铃挂于蛤蟆脖上。塔西南角有块石头,状似蛤蟆,用石头敲击蛤蟆脊背,塔上的铁蛤蟆会争相呜叫,顷刻间就蛙声一片,可惜千百年来,它被前来瞻仰的人无数次敲击,已遍体鳞伤面目模糊。

  坐在塔下的汉白玉石基座上,重温苍凉英雄往事。卫国人荆轲,直率神勇,却不得志,游历燕国时,结识民间乐手高渐离,二人终日唱和,抒发愤懑。燕国侠士田光知其胸怀大志,便将他引荐给燕太子丹。此时秦国大将王翦已攻下赵国,兵屯边陲,虎视耽耽。太子丹晤得荆轲,知其可派上大用场,即刻拜为上卿,并为他修建了荆馆,日日车骑美女,任其恣肆。不久即派他谋刺秦王拯救燕国。田光为了遵守“三人不可守密,一人当殉”的原则,当即横剑自刎,以激励荆轲舍身取义。于是,荆轲带着督亢(今涿州、易县、固安)地图、一把淬了毒药的“徐夫人匕首”和秦逃亡到燕的将军樊於期的人头,在高渐离的陪伴下踏上了西行刺秦的不归路。【原标题:千古易水寒 荆轲侠义精神影响并成就燕赵文化】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保定日报 2007年05月1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