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

2013/5/16 17:11:38 点击数: 【字体:


    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先生一生致力于哲学与哲学史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受到世界哲学家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关于人生境界,冯友兰提出了四种境界之说。

冯友兰说,人对宇宙人生的了解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的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了人所处的不同境界。人生境界可分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着他的自然天性、习惯或社会风俗去做事,既无明确目的,也不明了所做的意义,小孩吃奶和原始人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属于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有时候,他们亦为社会服务,但服务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价值。他们虽在服务,但其最后的目的,还是为着小我。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都是普通一般人所有的。

道德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行义。所谓义与利的真正分别,应该是求个人之利者为利,求社会之利者为义。亦即义与利之别,即公与私之别。道德境界的人,其所作皆能为社会谋利益,古今贤人及英雄便是已达道德境界的人。

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事天地。即,我的身躯虽不过七尺,但其精神却充塞天地之间,事事以不仅贡献社会,更能贡献于宇宙,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唯大圣大贤才能达到此境界。

人生四种境界,某种境界需要的知识程度越高,则境界越高;所需知识越低,则境界越低。故四种境界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境界有高低,人所享受的世界也有大小,境界越高,享受的世界越大。

人生四种境界,不仅有高低之分,还有久暂之别。有人已达到某种境界,但因心理变化,不能常驻此境界。作恶的人属于功利境界,有时良心发现,做一点儿好事,在良心发现的一刹那,他就入了道德境界。过了一会,他或许又会回到功利境界。若人能常驻于道德境界,便是贤人;能常驻于天地境界,便是圣人。

人生四种境界,由低到高,是一种发展。前二者是自然的造就,不需要特别修行,一般人均可达到。后二者是精神的创造,必须经过特别的修行,才可达到。要达到贤人与圣人常驻的道德与天地境界,倒不一定非做一些标新立异之事,所做的也是普通人能做的事,不过他的认识要比一般人高而深,即“迷则为凡,悟则为圣”,这就是人人亦可为圣贤的道理。(田宏莉)【原标题: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德州日报 2012年08月0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