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春申君黄歇与楚国晚期政治

2012/4/19 14:58:34 点击数: 【字体:


    春申君黄歇,“疑为黄国之后,《左传》所谓‘汉阳诸姬, 楚实尽之’, 灭国以后归于楚, 故称为楚人”。据《左传》记载,故黄国应有二,一是楚文王十五年时为巴人所败,接着楚文王又伐黄,“败黄师于足昔陵。还,及湫,有疾”。足昔陵,今河南潢川西南,地处淮河,“自郢及我九百里”。湫,《清一统志》谓在湖北钟祥北, 《春秋大事表》谓在湖北宜城东南,故此黄,非远离郢本土的淮水南岸之赢姓国,而是郢附近汉水东岸之一小国,即“汉阳诸姬”之一。二是上述离郢“九百里”、淮水南岸的黄,楚成王时因背楚亲齐,为楚所灭。但不论是汉东之黄,抑或淮南之黄,均系楚之异姓国,被灭后一直臣属于楚, 并成为楚国古老的贵族。楚国晚期,黄歇先为左徒,后任相、封君,执掌楚国军政大权,与这一名门望族地位是分不开的。
 
    见于《史记》等文献记载,黄歇出现在楚国政治舞台上,始自楚顷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73年), 时秦正大举南下攻楚,楚使黄歇至秦上书,要求秦亲楚,第二年即侍太子完为质于秦。这时任左徒,以善“辩”受到重用。过十年,楚顷襄王病,黄歇与太子完归。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楚考烈王。“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为春申君”。
 
    楚考烈王(公元前262椙?38年)在位二十五年,黄歇“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一直主持楚国军政大事。 考烈王死后十五年,楚即为秦亡,故黄歇的政治生涯正处在楚国晚期,其军政活动与对外策略,决定着楚国的命运。楚国晚期的统治实际上就是黄歇制定的对内对外政策的实践。列宁说:“历史是由个人创造的这一原理在理论上毫无意义。全部历史本来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8]把黄歇与楚国晚期政治联系起来考察,并对其作出客观评价,对认识楚国晚期历史,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

    公元前273年,秦在击败韩、魏后,即领韩、 魏南下攻楚。在这一严峻时刻,楚遣黄歇至秦,给秦昭王上书,要秦亲楚,并兵锋指向山东诸国。这封“上书”的内容,《战国策•秦策》、《史记•春申君列传》和《资治通鉴》等均有详尽的记载。这封书洋洋洒洒,黄歇亦以善“辩”和“游学博闻”著称,以致近人还认为黄歇才智难得,一封书就阻止了秦的进攻,使楚国赢得了和平环境,延缓了败亡进程。如果从当时阻止了秦的兵锋的急功近利看, 黄歇使秦上书,确为急中生智,不失为一虑之得,但如果从战国中晚期以来秦楚关系史及楚国败亡历史整体考察,黄歇的这封“上书”,完全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害人误己的献策书,危害极大。
 
    首先,从“上书”的内容看,黄歇一开始就热烈歌颂了秦昭王的赫赫武功:服韩、魏,“断齐、秦之要,绝楚、魏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9], 然后为秦提出了灭中原诸国及亡楚的总体方针与具体方略。第一步,秦楚联合,全力攻韩、魏,迫使韩魏服而为“关内侯”。第二步,秦楚进一步合作,攻取齐之右壤,使秦地“一任两海,要绝天下也”[10],割断燕、赵与齐楚联系,以“危动燕、赵,直摇齐、楚”[11]。第三步,燕赵齐楚四国,因割断联系,“不待痛而服矣”[12],即可徐举而灭之。这三步具体方略,归结起来,就是教秦实现亡楚灭中原诸国,一统寰宇的总战略方针。秦昭王听了很高兴,立即停止对楚用兵,楚亦令黄歇侍太子完质于秦,为实现这一战略方针效劳。
 
    秦国为什么对黄歇的上书这样看重,这是因为黄歇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对秦的进攻方向、步骤,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略。如书中指出秦经文、庄、昭三代的征战,“能”、“功”、“威”并举,战绩辉煌,当今的主要任务是“持功守威,省攻伐之心而肥仁义之诚,使无复后患”[13],威德并重,舒缓人心,谨慎行事。楚是秦近邻,又西北为韩、魏所隔,如果贸然进攻,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经韩、魏攻楚,韩、魏必抄秦后路;如不经韩、魏而经随水右壤,则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无战略意义。且攻楚时,魏、齐必趁机而起,魏攻宋地,“故宋必尽”,“齐人南面,泗北必举”, 结果“王破楚于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又会对秦构成威胁。如秦楚合而为一,则局面顿时改观,不仅韩、魏成为“关内侯”,且燕赵齐楚亦必服。这种分析实属上乘,透彻明了。不幸的是立场颠倒了,完全是从秦的战略利益出发的,楚只是充当秦的伙伴,当完了打手后,再自己去套上绞索。因此,黄歇的这份“上书”,不啻于一份投降书和卖身契。
 
    过三年,即公元前270年,魏人范雎至秦, 就秦的内政外交问题与对策,和秦昭王作了深入的交谈。其中就对外兼并的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昔者,齐人伐楚,战胜,……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籍贼兵而齑盗食者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而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虚也。”[15]只要细加咀嚼,这一谈话与黄歇的“上书”内容,如同一辙,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秦后来一段时间不攻楚,而集中力量攻打中原诸国,就是遵照黄、范两人的方略行事的。黄歇虽一时阻止了秦的兵锋,但从根本上却教秦亡楚,这位”游学博闻“之士,终究不过充当了为秦国战略利益效劳的策略家角色,而对自己的国家,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出卖者。
 
    其次,从“上书”的历史背景看,这封书完全是楚怀王亲秦路线的继续,或者说是楚怀王投秦误国政策的翻版。春秋时期,秦之东进受晋所阻,秦晋结仇,楚则与晋长期争霸,故秦楚战略利益一致,世为盟国。入战国后,秦经商鞅变法后崛起,北击东进南下并举,进展顺利。秦对楚这个姻亲之国,一打一拉,服楚灭楚的战略意图已暴露无遗。楚威王时楚尚强盛,这个问题就很突出。纵横家苏秦就警告过楚威王:“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亲雠者也。”[16]楚威王对此忧心忡忡,认识到“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魏昌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