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遗民为纪念故国,以国为姓
相传黄帝有25个儿子,共有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的始祖是黄帝的小儿子禹阳。禹阳的后裔建立了10个国家,第一个就是谢国。谢国的地域约在今河南南阳一带。西周后期,周宣王为了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将其舅父、姜姓炎帝后裔申伯自山西、陕西移封于谢,建立申国,并派召穆公虎等大臣率领军队先行灭掉谢国,在谢国境内选择新址,为申国建造了都城(在今南阳独山附近)。
亡国后的谢国遗民,部分人被申国留下来作奴隶,多数人外逃。谢国遗民为纪念故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形成中华第一批谢姓人。申国存在了100多年,约于公元前688年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为申氏。原居住在申国都城谢邑(亦称申城)的人,有申伯的后裔,也有任姓谢国的遗民,他们以邑为氏,也称谢氏。这一批谢姓人人数较少,且比第一批谢氏晚形成约百余年。
早在西周后期及春秋时期,谢姓先民便开始从祖根地不断向外迁徙,移居到信阳、罗山、汝南、太康及山东、湖北南漳、湖南永江等地。战国时期,河南谢氏有一支溯长江西上,迁至四川涪陵、成都,后分徙陕西渭南。汉代,谢氏有迁入今云南、贵州者。至晋代,谢氏还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东、福建等省的一些地方。
与此同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开始崭露头角。三国时阳夏人谢缵任魏国典农中郎将,其子谢衡在西晋官至国子祭酒(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于西晋末年因避战乱徙居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其后代在此发展繁衍,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形成东山会稽派谢氏。谢衡的两个儿子鲲、裒均在东晋做大官。谢鲲之子谢尚官至尚书仆射,无子,后继乏人。谢裒有6子:奕、据、安、万、石、铁,均官居显位,以三儿子谢安知名度最高。谢安是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早年隐居始宁东山,游山玩水,直到41岁时才出来做官,孝武帝时官至宰相。当时,前秦符坚组织90万大军,大举南下,企图一举灭晋。谢安运筹帷幄,指挥其弟谢石、侄谢玄、子谢琰等以8万精兵御敌,在淝水大败前秦军,成为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谢氏4人分别被封为庐陵郡公、南康郡公、康乐县公、望蔡公,谢氏同朝四公,显赫一时。东山谢氏进入东晋士族的最高层,与琅邪王氏并称高门大族。
谢氏晋代入粤,是客家十大姓之一
东晋、南朝的200多年间,谢氏涌现出上百位著名人物,在诸多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隋朝改行科举制度,谢氏同其他士族一样失去了权势,没落为平民百姓,在隋、唐、五代长达370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与官场无缘。到了宋代,谢氏又活跃起来。从明代开始,谢氏再度呈现出崛起之势。至近现代,谢氏已是群英荟萃,业绩辉煌。
谢氏徙居海外最早者是南宋时的谢升卿,他改姓名为陈日,迁往安南,创建越南陈朝。其次是明代谢文彬等人分别到暹罗(今泰国)、吕宋(今菲律宾)。清朝至现代,有更多的谢姓人走出国门,飘洋过海,现主要分布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侨居海外的谢氏,为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
谢氏大多数为汉族,同时还分布于壮、侗、瑶、白等少数民族及台湾土著居民中。其中,白、壮、侗、布依族谢氏,系由川、黔一带的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融入形成;瑶族谢氏系由汉族谢氏入赘及壮族融入形成;畲族谢氏系由瑶人演化而成;仡佬族谢氏系由其他族谢氏久与仡佬人杂居逐渐形成;满族谢氏世居辽东,系满族多字姓改成,也有一部分系汉族谢氏融入;土族谢氏系由谢加氏简化而成。此外,谢氏还是客家十大姓之一。
广东谢姓名人,有谢慧如、谢易初等。1913年,谢慧如生于潮安县官塘镇白水湖,14岁赴泰国,初在东北部的坤敬、万沛、挽贲等地从商;先后担任泰国中华总商会执委、永远名誉主席,泰国潮州会馆副主席、名誉主席,天华医院名誉董事长等职。
谢易初(1896—1983年)澄海人,原名谢进强,外砂镇蓬中村人,爱国华侨、实业家。1922赴泰打工,后集资创办正大公司,经营菜籽、饲料,几经艰苦创业,发展成为正大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图腾
谢姓图腾。谢姓人起源于远古后羿氏部落,以射猎为生,尊奉弓箭为图腾。“饮血茹毛”。发明和使用弓箭后,由“穿树叶吃野果息巢穴”进入“狩猎”,制造弓箭需要大量白色羽毛,“白羽成堆”史称“白羽城”,至今尚有遗迹存世。【原标题:广东谢姓源于河南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