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是一片多民族和睦相处、群“姓”灿烂的热土,其中冯姓广泛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官庄、羊册、铜山、双庙街、赊湾、杨家集、象河等地比较集中,冯庄、冯沟、冯楼、上冯、老下冯、新下冯、冯老庄、老冯沟、小冯庄、关冯、冯蒋、冯陈庄、冯家湾自然村星罗棋布,人口愈万。冯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列第九,按人口多少在当代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
----关于冯姓的起源,流传版本较多。有人说,冯姓是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来到泌阳。也有人说,冯姓为西汉司马迁之后,司马迁后世因受迫害,为逃避追杀,永记通风报信之人,长子司马临将司字加一竖改姓同,次子司马观将马字加两点水改姓冯。现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徐村有司马迁之墓和司马祠,徐村原住居民是冯同二姓,2000多年来,冯、同二姓均认拜司马迁为共同的先祖。
----据笔者考证,冯姓的起源在河南。即使有洪洞县迁移和司马迁后代之说,只能说前者是发展到山西的冯氏又迁移回河南老家,后者则是冯姓源流上又增添了新支脉。据考证,冯姓在河南其主要来源有二:
----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长卿。
----据《元和姓纂》、《周本纪》、《后汉书》等书所载,公元前11世纪中叶,武王起兵伐纣。当时,随武王一同伐纣的有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他因追随武王克商有功受封于“毕”地,故称“毕公高”。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是晋献公的重臣,位列晋国大夫。当时晋献公接连吞并了霍国、魏地、耿国等许多小国,论功行赏,毕万受封于魏地。毕万受封11年后,晋献公死。魏、赵、韩三家诸侯分晋,并受周威烈王正式册封。
----魏氏立国,毕氏家族十分显赫,毕万家族的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今河南省荥阳市东部),后代以城为氏,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而改姓冯,史称这支冯氏为冯氏正宗,即河南冯氏。2010年3月21日,中华冯氏联谊会在冯城为始祖冯长卿举行了隆重的立祖大典。
----二为郑国大夫冯简子后裔。
----据《世本.氏姓篇》记载,冯姓是“郑大夫冯简子之后”。春秋时简子为郑国大夫,因封邑在冯而得氏。简子以善断而名闻诸侯,与周边诸侯的纵横往来、攻战联盟等大事,郑国君主都要向他咨询。简子广纳贤士,集思广益,其判断、决策无不精当,深得郑君赏识。为褒奖筒子的政绩与贡献,郑国君以冯邑封简子,简子入居冯邑后,遂号冯简子,其后子孙便以冯为姓。
----因此,源于河南的冯姓应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冯姓之源或冯氏正宗。
----先秦时期,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而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冯氏则分布于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含泌阳)、安阳等地,西晋时发生永嘉之乱,冯姓族人大举南迁,进入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到东晋末,冯氏族人又徙居到和龙(今辽宁朝阳)。唐代,繁衍的冯氏很快发展到了现今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唐末,中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的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迁到海外。
----在冯姓2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英才。战国时有韩国著名将领冯亭;秦代有冒死向秦二世上书、揭露赵高等奸臣罪行的右丞相冯去疾;汉代文帝时有车骑都尉冯唐;西汉时还有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冯缭;东汉有征西大将军冯异;北魏文成帝时有著名女改革家冯太后;五代时期有词人冯延巳;北宋有名臣冯京;明代有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太平天国有领袖人物冯云山;清代有收复凉山、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的名将冯子材;近、现代有我国第一个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冯如,抗日名将冯玉祥,哲学家冯友兰,文学评论家冯雪峰、冯牧,作家冯乃超、冯沅君,女小说家冯铿,诗人冯至;当代有著名作家冯骥才、著名表演艺术家冯巩、著名影视导演冯小刚等,他们都是冯氏族人的杰出代表。【原标题:冯姓起源在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