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会盟是一个有历史记载的真实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三门峡东约60公里的渑池县城南。别看这个小小的地方和小小的故事,它却是战国时期两个国家由敌对到和好的见证者,意义巨大。
让我们掀开历史这本厚书,重新阅读当年发生在一个小城的故事……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昭襄王时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又展开政治与外交上的斗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诉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双方可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往的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地点选在渑池南的渑水与羊河汇流的一个台地上。当日,秦王与赵王会饮时,秦王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这时,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舌枪唇剑,斗智斗勇,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能捞到丝毫便宜,只得与赵王言归于好。随后秦、赵签订盟约,双方士兵将盟书及兵器就地埋藏于此,以示罢兵修好,并捧土为丘,遂成会盟高台。
历史上发生的很多故事,往往能够对后人起到启迪的作用。秦赵会盟,本来秦国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想迫协赵国就范以签城下之盟的既定事实,但在蔺相如强硬态度下,事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王不得不对赵国以刮目相看,终于弃了始初的相法,改变了态度,致使干戈化玉帛,成为友好。故事发生的本身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却被传颂了两千多年,秦王与赵王相会的那个地方,也成为人们念及的宝地,代代珍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盟台饱经沧桑,历代修葺不断。据说,1941年国民党陆军军医监郭昌锦主持,卫立煌、章士钊等赞助,再修会盟台。台呈梯形立体,四面各砌石阶,顶部竖一锥形碑塔,东南镌刻蒲城寇遐隶书“古秦赵会盟台”六个大字,其余三面镌刻的是章士钊的《唐多令·景蔺》词一首以及卫立煌、郭昌锦各自撰写的《重建秦赵会盟台记》。
1985年,当地政府在原存遗迹的基础上对会盟台进行了重新修建。地平至亭顶高22米,东西两面各砌台阶37级。会盟台的修建,使古台重放异彩,再现丰姿。如今,一些有文人志士专门到此参观,感受古人的义气遗风。【原标题:秦赵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