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何氏起源于黄帝姬氏和禹后裔姒改何姓

2013/7/5 11:54:36 点击数: 【字体:

 
    何氏家族起源于黄帝姬氏,就是说我族之最早祖先是黄帝。自黄帝姬氏起始传三十五代到厥祖,因以韩原封地采邑,以国为姓,即改姬姓为韩姓曰韩厥,成为韩氏始祖,自韩始祖起又传十七代到瑊祖,瑊祖曾任韩国公族大夫之职,与韩非同秉国政,参与管理国家大事。直至公元前230年,韩国终被秦国所灭,秦始皇下令杀六国后裔,瑊祖被迫携妣姜氏隐居江苏南京庐江府(今安徽省庐江县)借撑船以度日。

     某日有人来问祖姓氏,时逢天寒地冻,冰封河畔,祖本想以“寒”喻“韩”,然而来人并未领悟,以为瑊祖姓何而离去。时候方知来人正是追杀六国后裔之秦吏,瑊祖大惊:我能幸免于死得此“河”字赦也,莫非上天使然?遂改韩姓为何姓,从此韩瑊祖便成为何氏始祖也!何氏繁衍至今已有80多代,自公元前230年开始,历时2231载。何姓系中华大姓之一(根据最新的《百家姓》资料显示,何姓排名第18位),有几千万之众,分布遍布全国各省、市、区,不少后裔还侨居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

     新宁何村何氏共有100多户,总计约10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何村上何、下何以及谭桥三个村民小组,而最早在何村居住的是何帝广、何帝鉴兄弟。约清代顺治年间,帝广、帝鉴兄弟俩由永固沙囤岗分支而来,但念及其父何谅公的功德,且谅公又飞升神葬在何村,故何村何氏后人一般追认何谅为何村的一世祖。

     何谅(字通天,何真伟三子)公自幼聪敏好学,于清顺治年间被州府推选到京师国子监读书,贡生及第后特任广东三水县(今三水市)儒学正堂(有“明经进士,儒学正堂”牌匾为证)。谅公共娶两位夫人合产五子(孔氏生子二,陈氏生子三):长子帝锡分支永固罗对坑,次子帝钊分支永固苍岭,其后裔有一支于民国初年迁居桥头新宁何村谭桥;三子帝鉴、四子帝广分支桥头新宁何村,五子无嗣,又传分支广宁。

     今何村上何(除了真合房)、下何房均为帝广公后裔,而上何真合房则是帝鉴公的子孙。自清康熙年间以来,从何村分支到其它各地的有以下几支:一是第三代帝广公长子通瑛分支桥头石洞(今丰大),至于今居住在何村谭桃岭的族人是否是其后裔,今后还有待考证;二是帝鉴公后裔分支到新宁安洞大浮山以及谭泗,三是解放初何新外出经商而定居香港,其后人今定居澳大利亚;四是解放后七十年代余德公到桥头墟经营而分支旧墟,五是何盛锦到封开从医,今其子孙而定居封开江口镇。

    何村自入怀开元太祖何念六(字赵佑,居永固沙囤岗)传至二十五世“广”字传起,修成40字行派,即:广天维立国,良善兆其昌;光荣传惠泽,建世显悠长。怀德文明树,家龙裕赞扬;贤才能作宝,源远启之祥。该行派为何自泰(字骏烈)续修,俱取天干为首,话有天道健行不息之义也。如今,来自何村出生的男丁均按该行派取名,世代相传,不得更改。

    一、 禹后裔姒改何,有《何氏历代世谱》记载的依据

    1、“禹字高密,长于西羌,事舜封于夏,称夏伯锡姓姒氏,治水功成受舜禅有天下,都安邑”。《何氏历代世谱·卷三(2页)》(下面简称《世谱》。

    2、禹后裔15代孙懿公,“商汤丁酉三年,汤念夏德之盛,不可使其后无茅土之封,因封懿于杞,使奉禹祀”。禹后裔36代孙东楼公,“周武王已卯十三年再封于杞,都雍邱”。《世谱·卷三(4、6页)》

    3、禹后裔21代孙商·杞惠公于商时仿古金天氏系姓之例创制姒氏《谱牒》。《世谱·卷三(4页)》。

    4、从商·杞惠公修谱起,往下有定公、靖公;周·杞有钦公、厘公至简公失国,其子禹裔窜居江南庐江河上,踵厘公续修旧谱;及至西汉修公、毅公、鄢公;东汉敞公刻瘗《何氏历代源流碑》、休公(抱残续修)、潜公;西晋函公、玄公、风度公祖孙三代续修;南北朝时敬叔公、晦公(重修谱牒);唐代政公、修文公、伟公、羲庆公;北宋继杞公(续成《何氏历代世谱》56卷);南宋大受公撮取《历代世谱》著图系一卷;明代超字绍先公《自述何氏本纪》;明代旭公、仲山公、化龙公、士鼎公;清代显虞公、坦公、廷赞公、天泰公;民国星垓公、文钦公及至现代各地族贤修谱,可谓禹后裔读修《何氏历代世谱》代不乏人,世代相传,纚纚如贯珠,朗朗若星月。

    5、禹后裔65代孙贲偾,生于秦政即位之初年,因先世自周贞定王丙申二十四年(前445年),杞被楚灭至秦并吞六国后之庚辰二十六年(前221年)窜居江南庐江河上,已历二百二十四年之久,遂以居地河为姓而舍称姒姓,又谓河旁有水,无以表示人居河之义,因以人易水,乃姓何,此何氏之所自起也。《世谱·卷三(10页)》。

    6、东汉敞公永元九年丁酉(97年)刻瘗《何氏历代源流碑》于冶父(庐江冶父山,安徽庐州府庐江县之野)。“以垂不朽”。《世谱·卷三(15页)》。

    7、北宋继杞公将敞公刻瘗《何氏历代源流碑》与休公以下诸公踵修的谱牒著成《何世历代世谱》56卷,厚德载物,功不可没。

    8、南宋大受公谱序曰:“自黄帝以至于今,凡传一百二十有六,纪年三千九百二十有二”。其间易姓者四:一,黄帝姓公孙;二、昌意得姓为姬,或云妘姓;三、禹事舜,封于“夏”赐姓姒氏;杞简公被楚灭,其子禹裔率族人窜处江南庐江河上,后历绍圣、念祖,徽荫、熙庵、裕昌、衍夏七世至贲偾,当秦始皇庚辰二十六年(前221年)遂以人居河之义,改姒为何,所谓易姓者四,此也。

    9、明代超字绍先公《自述何氏本纪》曰:“余何氏者夏禹之苗裔也。按世史类编黄帝—昌意—颛顼—骆明—鲧—禹姓姒氏,受舜禅有天下,国号夏”。《本纪》祥实记述了从黄帝一代起至132代止,真是敬宗睦族,传承后代,尽职之心,难能可贵。

     10、明代入蜀始祖德明公裔孙仲山续修《何氏世谱》,尽心尽力,收集资料,得以完善。

    11、民国二十五年星垓、文钦合修的涪陵《何氏族谱》十本,共中卷三重载《何氏历代世谱》,并补正了《超公自述何氏本纪》。从而使禹后裔姒改何的源流、世系更加完整。我们2011年4月联宗35支禹后裔(德明公世系)续修的《何氏世谱》,也是传承《何氏历代世谱》源流、代次而编写的。本着以史为据,以实纪事的原则,使《何氏世谱》真正成为后代子孙传承和珍藏的宝贵史籍。

    二、禹后裔姒改何有史书作佐证

    1、《史记·卷二(9页)》,“帝舜荐禹于天,为嗣”……“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卷三十六(472页)》 “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东楼公生西楼公”……“杞·简公春立,立四年,楚惠王四十四年灭杞”。“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太史公曰:……“至禹,于周则杞,微甚,不足数也。楚惠王灭杞,其后越王勾践兴。”

    2、《辞海(1417页)》载:“杞,公元前11世纪周公封的诸侯国,姒姓相传,开国君主是夏禹后裔东楼公”。

    3、《纲鉴·卷一(8页)》载:黄帝—昌意—颛顼—骆明—鲧—禹事舜禅封于夏,赐姓姒氏。【原标题:何氏起源于黄帝姬氏和禹后裔姒改何姓】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华何氏网 2012-06-15 作者:何金峰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