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浚县社火年年火,今年更比去年火 昨日浚县举行民间社火巡游,30余支表演队竞亮绝活儿

2015/10/27 10:37:33 点击数: 【字体:


  “快看,那个踩高跷的演员比我还小呢,走得却很好!”2月27日(正月初九),在浚县大伾山吕祖祠前,来自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的高跷表演赢得阵阵掌声。扭秧歌、划旱船,锣鼓喧天;踩高跷、舞狮子,腾空而起……每一个精彩的动作都赢得了叫好声。
 
  当日的浚县城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民间社火巡游表演吸引了大量本地观众和外地游客。这一天,县城周边的村庄、社区共计30余支社火队伍亮出了自己的绝活儿。
 
  上午8时,文治阁,十余支社火队已摆开架势,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把他们紧紧围住,人声鼎沸,震耳欲聋。“东街的秧歌、北街的背阁、北关的小竹马、顺河的高跷、纸坊街的花船、东关的舞狮那都是一绝,每年都看,每年都看不烦。今天我6点多就来了,就为占个好位置,一饱眼福。”来自浚县王庄镇的张先生提起社火表演赞不绝口。
 
  “赶紧来看,东关的狮子出来了!”人群中一阵欢呼。只见由狮子头、狮尾组成的单狮在长30米、高3米的桩阵上,腾、挪、闪、扑,时而回旋,时而飞跃,很是精彩。
 
  对于社火表演,年轻人爱看,老年人更是场场不落。浚县张金泉的老伴儿患有老年痴呆,但她看到精彩处也会笑出声来。“每年都来看这些传统表演,图的就是这个热闹劲儿,图的就是有年味儿。”张金泉说。新乡摄影爱好者:
 
  为了拍到好照片
 
  凌晨两点去赶庙会
 
  □晨报记者 席蕊 王风娇
 
  浚县庙会上的社火表演不仅吸引了大批游人、香客,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
 
  来自新乡的陈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本来想正月初八晚上到浚县,可当天加班时间太晚了,就正月初九凌晨来了。
 
  “我们这帮摄影迷正月初九凌晨两点就从家出发了,凌晨4点到浚县城,我是第一次来,真是大开眼界了。”陈伟说,他和朋友一到浚县就去了北街社区居委会,原本觉得时间还早,没想到那儿早已是灯火通明了。
 
  陈伟说,他之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浚县庙会的盛况,到了现场才感叹真是不虚此行。一些同行早就到了,‘长枪短炮’支满了屋子。演员们都在化装,很有意思,还有一些高难度表演的演员正在热身,年味儿特别浓。”
 
  “大伾山上的社火表演更赞了,我们去得有点儿晚,最佳摄影地点都被观众占了,但还是拍到了很多让人叫绝的场景。下午,我们准备去庙会上转转,听说浚县的小吃也挺出名的,明年一定还过来。”陈伟高兴地说。逛会老人:
 
  拉着老伴儿的手
 
  看了一年又一年
 
  □晨报记者 席蕊 王风娇
 
  2月27日上午,记者跟随表演队伍从浚县东大街经过时,被两位老人深深吸引。那位年迈的老先生紧紧拉着老伴儿的手,边带路边和她说笑。
 
  这位老先生名叫陈书里,今年85岁,来自浚县善堂镇陈村,他老伴儿比他小3岁,夫妻二人每年正月都会来看表演,今年也不例外。“年纪越来越大了,走路也不方便了,年轻时我俩有时候走路来,有时候赶毛驴车来,后来坐公共汽车来。”陈书里说,年轻时赶庙会,那时物资匮乏,来城里能买点儿梨膏糖、薄荷糖、甘蔗什么的带回家就美得不行。
 
  “前面是你最爱看的扭秧歌,那年你看过后回家还给我扭呢,你说你也想跟着人家扭。”陈书里指着前面的表演和老伴儿说笑。
 
  陈书里说看这些表演让他想起了过去的岁月,原来没有电视机,看表演就是最隆重的娱乐活动,老伴儿爱美,喜欢热闹,他们每年都来,从来没有间断过。现在两个人身体都不太好,出不了远门,正月里来城里赶个庙会就是最幸福的事儿了。
 
  “你拉紧我的手,人太多,别挤着你,去前面看踩高跷。”陈书里一边招呼老伴儿一边在人群中开路,他说年龄越来越大,不知道还能看几年社火表演,但拉着老伴儿的手,能看一年是一年。师徒上阵踩高跷
 
  □晨报记者 王风娇 席蕊
 
  来到浚县庙会现场,提起高跷表演,卫溪街道办事处顺河社区的高跷可谓是一绝,他们的表演不仅有独特的人物造型,演员还在高跷舞步和剧情设置上别出心裁。
 
  李玉杰今年演的是“落魄公子”一角儿,这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因为他从10岁开始上庙会演出,如今整整13个年头儿了。你看,他身着演出服,脚踩70厘米高的高跷,脖子上挂着酒葫芦,随着锣鼓声迈着舞步,葫芦里还不断有水滴出,满脸得意的表情把一个落魄公子的形象演绎得出神入化。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李玉杰身旁还有个小个头儿的“落魄公子”,踩着高跷与李玉杰表演着相似度极高的动作。“这是我徒弟,现在归我带,以后就接我的班了。”趁着李玉杰休息的空儿,记者上前采访,原来那个小个头儿的“落魄公子”叫张冰震,是李玉杰两年前收的徒弟。
 
  “我想多带他上几次会,以后我表演不了了,这孩子就能顶上。”李玉杰说,他们村的高跷表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不能让这一民间艺术失传,村里的年轻男孩儿都很乐意学习这一绝活儿。参加背阁表演
 
  10多个年头儿的王天明:
 
  背上的娃娃
 
  临阵离场,他仍
 
  坚持走完全程
 
  □晨报记者 王风娇 席蕊
 
  46岁的王天明参加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北街社区组织的背阁表演已有10多个年头了,今年他负责背起的是“梁山伯”。
 
  2月26日下午,当记者见到王天明的时候,他背上扮演梁山伯的小朋友因为临阵怯场一直在抹眼泪,那个小朋友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撤离了现场。此刻,临时找小演员显然已经来不及了,就在所有人认为王天明会就此放弃表演的时候,没有阁可背的王天明还是参加了全程表演。
 
  “孩子年龄小,免不了个别人临上场出状况,但我是个大男人,哪里能临阵逃离呢。即使背上没有阁,我也得好好表演,当个‘备胎’,万一有人需要帮忙,我还能顶上去。”王天明说,参加背阁表演的孩子年龄普遍偏小,有的才两岁多,大冷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化装了,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王天明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每次他都选择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大过年的,大伙儿就是图个热闹,谁也不会计较什么。”他笑呵呵地说。
 
  王天明的女儿也曾参加过背阁表演,如今年龄稍稍大了些,个子高了,体重也升上去了,背起来比较困难,这才不参加了。“俺妞儿第一年参加表演时哭得和泪人儿似的,我们这儿讲究一上阁就是3年,3年后不让她参加了,她还哭着说想参加。”王天明说。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淇河晨报(2015-02-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