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重阳文化源远流长

2014/5/7 12:15:51 点击数: 【字体:



    上蔡古称蔡国。据传,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传18代500余年。在悠久厚重的历史中衍生出的重阳文化,随着时光的变迁、时代的流变,越来越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生命活力。
 
    天下重阳源始上蔡
 
    重阳节发端于何时?多数学者倾向于东汉桓景登高。据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云:“汝南恒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于是,恒景就按照费长房的嘱咐,在九月九日这天,让全家人都登上了山冈。傍晚回家,果见家中鸡犬牛羊皆死。至此,恒景才明白过来,家中畜禽原来是代人受过,全家人才有幸免此大劫。后来,人们为了避难,每到九月九日,就离开家,登上高处,这就逐渐形成了九九登高望远的习俗,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禳灾避祸祈福的节日。

    汝南恒景”是东汉人,由此就可推断,重阳节当肇始于东汉。同时,从《续齐谐记》这个记载中,也就解开了流传至今的重阳节四大习俗之谜:登高望远、饮菊花酒、佩戴茱萸绛囊、吃重阳糕(糕、高同音,寓登高之意)。今年70岁的上蔡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刘孔名先生认为,重阳节之所以又称“素食节”,就是因为家畜、家禽已经替主人顶灾死去,后来的人们每逢这一天,因不忍心杀生选择了吃素食。

    原籍汝南、退休前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的屈正平先生,对于恒景重九登高是重阳节源头这一观点给予认同,同时指出,重阳节真正盛行并被定为节日是在唐代,并以唐代的孟浩然、岑参、杜甫、黄巢、王维等人的诗来佐证。

    唐代大诗人王维在其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香味极浓的一种植物,据说可以驱蚊虫瘟疫,恒景用茱萸装进绛囊布袋,就是为了驱邪避灾。到了唐代,茱萸绛囊就成为人们头上的一种饰品了。

    年近90岁的上蔡县文管所原副研究员尚景熙先生,离休后潜心研究古蔡文化多年,亦出版多部专著。重阳节起源于上蔡的观点,最先就是他提出的,后经国内诸多专家学者考察论证,这一观点得到了公认。据尚景熙老先生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辞源》中看到“恒景登山”的条目,于是开始广泛查找资料。他翻阅了康熙年间的《上蔡县志》,到省图书馆查阅了《续齐谐记》一书,并购买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他最初的推测。主要论据有三:

    论据一:《水经注·汝水》曰:“汝水又东南,过汝南上蔡县西。”又曰:“汝南郡,楚之别也,汉高祖四年置,王莽改郡曰汝汾。县故蔡国,周武王克殷,封其弟叔度于蔡。《世本》曰:上蔡也,九江有下蔡,故称上。”说明当时的汝南郡,治所就在上蔡。到了东汉,治所迁至今平舆北部,距上蔡县城30公里。上蔡仍属汝南郡管辖。

    论据二:恒景所登的山就是现在上蔡县城西面的芦冈。汝南郡一带一马平川,唯独上蔡城西一冈突起。冈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最高处于97.2米,今名芦冈,古名冈山。芦冈的制高点——今天的蔡侯望河楼,又称玩河楼或看花楼,就应该是当年恒景登高之所在。

    论据三:重阳节登高的那个恒景就是上蔡人。恒姓自春秋末期就是上蔡的豪门世族。据《盐铁论》记载,当年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路过上蔡时,就遭到了恒姓家族的进攻。《上蔡县志》(1995年本)记载,在上蔡264个姓氏中就有恒姓。

    2002年前后,尚景熙老人把他的研究所得写成论文先后发表在《天中晚报》和《中州今古》杂志上。恰在此时,传出国家邮政总局将于2003年在重阳节的发源地举行重阳节特种邮票的首发式。尚景熙老人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得夜不能寐,立即给当时的县政府主要领导写信,希望政府出面,争取重阳节特种邮票首发式能在上蔡县举行。

    在省、市、县的高度重视下,经过方方面面的不懈努力,国家邮政总局于2003年10月4日(农历九月初九)在上蔡县成功举办了重阳节特种邮票首发式暨中国上蔡首届重阳文化节,盛况空前,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至今该县已成功举办九届重阳文化节。
 
    重阳文化内涵丰富
 
    经过千百年来提炼、酝酿、发酵、升华,重阳文化已成为古蔡大地上的一颗文化明珠。其内涵日益丰厚,外延不断拓展。

    其一,“重阳”之名的由来。自古以来,华夏儿女以“九”为“至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下焉”的说法。西周初年,人们就认为“九”为“阳”数。在《周易》中,“九”字和“一、三、五”等奇数均被称为“阳数”,九月九日,二九相重,两阳相叠,故称“重阳节”或“重九节”。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里曾说:“日月梭飞,转瞬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

    其二,为什么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刘孔名先生的一席话为我们揭开了谜底: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故而将这一天确定为“中国老人节”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取向的。把这一天定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可以说寓意深远,能够得到人们普遍的心理认同。《中国民俗大词典》主编叶大兵认为,重阳节长寿的主题也是由于季节的原因确定的。农历九月,暑热已过,寒秋将至,地气开始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接便会产生一种不正之气。避免邪气上升,人们便采用一系列措施进行抗衡,这就是重阳节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节俗的由来。

    其三,重阳文化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与民俗价值。重阳节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中,紧紧围绕健康平安、祈福祝寿、吉祥如意、趋吉避邪等期盼美好未来的主题展开。我国古代出现了不少吟咏重阳节佳作名诗。如晋代陶渊明曾写下“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这样不可多得的佳句,再如清人李英杰的“拟准重阳结队游,携樽同陟玩河楼,千林落叶随风走,万里长江贴地流。林圃雨余鸭噪晚,关山霜冷雁鸣秋,茱囊菊瓮年年有,催得诗人尽白头”。恒景所登之芦冈目前尚有古代“重阳登高处”残碑,历代文人墨客常在重阳节来此登高望远、饮酒赋诗,“悠悠冈山、芦岗拥翠”为古蔡八景之一。

    重阳节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流传千年而不衰,就足以表明重阳节俗一直影响和哺育着华夏儿女,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起了显著的作用。
 
    大力弘扬重阳文化
 
    2005年12月4日,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6年3月,上蔡重阳习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上蔡重阳习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重阳节发源地的上蔡县,近年来一直把宣传、弘扬重阳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该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等。上蔡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弘扬重阳尊老敬老文化的同时,按照营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思路和“大文化”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掘包括重阳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创新重阳节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节庆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提升了全县的对外开放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上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孔艾华表示,今年该县将进一步发挥“重阳文化之乡”的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充实完善重阳文化、李斯文化、蔡氏文化、伏羲文化、孔子文化五大文化内涵,重点打造一寺(蟾虎寺)、一园(千古一相——李斯林园)、一祠(伏羲祠)等文化旅游景区,并积极发展茱萸绛囊、菊花酒等文化旅游产品,形成文化旅游综合产业体系,使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收入快速增加,努力把上蔡打造成为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区。(原标题:重阳文化源远流长)作者:陈 司 张海波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驻马店网(2012-04-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