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灯溢彩、长龙飞舞民沸腾。从阴历大年初一到二月二,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联、鹤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在鹤壁举行,浓浓的“年味儿”燃情八方来客,大家同沐淇河之畔的狂欢气场,共享中国民俗文化视、听、味的盛宴。
民俗歌舞展中原民俗精髓
2月21日晚,本届民俗文化节开幕式在鹤壁市艺术中心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赵化勇,省文联党组书记吴长忠,省文化厅纪检组长陈峰等与各界群众近千人,共赏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演出的大型民俗乐舞《风·情·中原》。鹤壁市委书记丁巍宣布开幕,市长魏小东致辞,市政协主席张俊成主持开幕式。
《风·情·中原》以春夏秋冬四季层层递进的方式,在淇河文化、鬼谷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创新,使之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乐舞展现了中原大地独特的民歌、民舞、民风、民情、民俗。晚会分春之诗、夏之韵、秋之实和冬之梦4个篇章,演员们用民俗歌舞、少儿舞蹈、女子乐坊、女声独唱、杂技等逐次激情演绎,时而威武雄劲,时而柔情甜美,时而娇俏活泼,时而诙谐逗趣的表演尽现中原民俗文化的精髓,引得观众掌声不断。
久违灯会取代焰火表演
本届民俗文化节包括春节灯会、社火比赛和巡游展演、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原美食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商品交流活动和招商活动。自大年初一开始,鹤壁市艺术中心至新诗广场和鹤壁市会展中心广场,各厂家、单位精心制作的各式花灯琳琅满目、流光溢彩,鹤壁市的标志雕塑“马踏飞燕”、大伾山的大佛、传说中的飞龙均成了巨大花灯的最佳表现题材,它们向人们漫述着鹤壁的古老传说和骄傲,人们在“不夜天”的美景中陶醉、思索、流连。据悉,今年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的相关规定,节俭办活动,期间,政府接待不宴请,不喝酒,不送贵重礼品……今年,焰火因其耗资大、美感持续时间短,并易因人群过密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等弊端改为多年未曾举办的灯会,一位市民说,灯会比焰火更具文化内涵,希望以后每年都能看到。10岁以下的当地小朋友们还是头次观看规模如此之大,制作如此精美的花灯,9岁的小阳阳兴奋地说:我们天天晚上都可以在这童话般世界里尽情玩耍,这个年过得好开心。
今年的庙会规模空前
本届民俗文化节的主题是“赏中原民俗,逛千年庙会,享春节盛宴”,浚县正月古庙会正是这系列活动的重头戏。
2月22日,赶来逛庙会、看民俗表演的数十万民众将浚县的浮丘山围得水泄不通。民间社火雄狮打头,三层人叠起的高跷、花船、盘鼓、舞龙等依次欢腾亮相,民众大呼漂亮,过瘾。喜庆、欢乐、祥和,充溢着每位民众的脸。
浮丘山与大伾山之间,是合二为一的近千米长的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一条街和中原美食文化一条街,人们边走边吃边喝边看:开封的木版年画、濮阳的麦秆画、淮阳的泥泥狗、浚县的泥咕咕和根雕等16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各异,喜煞眼球。
随后,人流自然涌向浚县古庙会,烧香、拜佛、许愿、还愿……
历史记载,这里每年的庙会期间都会吸引大批前来游玩的香客。浚县正月古庙会源于东晋伾山大佛开凿之后,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历时月余,距今已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原生态文化的缩影,被称为“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德国民俗学者称其为“中国民众的狂欢节”。 每年客流高峰时上山的香客日达50多万人,整个庙会期间,香客更是多达300万人以上。据知情人介绍:“今年的庙会比之前人流量更多,可以说是空前地多,这可能与活动内容增多、影响力逐年增大等有关。”“庙会期间,这里的工作人员每人每晚数香客捐的善款(多为零票)都会至深夜12点以后,真正是数钱数到手酸。”他笑着补充道。(原标题: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民众的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