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节是洛阳独具特色的品牌(2)
2013/12/16 14:37:08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习惯上,民营企业总是后娘养的孩子,要政策倾斜没政策倾斜,要资金扶持没资金扶持,要发展空间没发展空间。到政府批个事项,到银行申请个贷款,在产品推介上想让有关部门搭个桥、牵个线相对于国有和外资企业来讲,总是遭遇不给力的情况,甚至连话语权也弱。
大环境如此,自然让众多拥有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的民营企业家们在企业发展和事业推进方面犹豫不决,顾虑颇多。更叫人忧虑的是,当下在我们身边仍存在着,只看重前期的招商引资,而轻后期扶持和服务的现象。在前期的招商引资方面,可谓“表现出色”,不光抛出种种优惠政策,而且许以重诺,生怕投资者“不登门”,“不下嫁”。可真等到了协议签订了,资金到位了,项目开工了,就立马置之不理,不闻不问起来。
如此这般,投资者尤其是民营企业和资本自然要成为受气的小媳妇,时时处处得看公婆和丈夫的脸色,长此以往还有谁敢把资金大胆地投在这里,把项目放心地安放在此处,把企业发展和做大做强的希望寄托在这里。
因此,“贵在持续,重在实效”就是要求我们的政府部门在服务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方面把“好人当到底”,把“好事做到底”,把服务做到位,把配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持之以恒下去。变管理机构为服务机构,改冰冷的行政命令为温暖的贴心服务,把外来客商当自己家人好生对待,把本地民营企业当自己的“孩子”悉心呵护。这样才能让我们招商引资的“梧桐树”栽一棵,活一棵,直至根深叶茂、葱郁成林。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洛阳在做好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上的政策很利好,领导很给力,前景很美好。如何去实现、去落实?用毛万春书记的话讲,关键在做。没有“做”就没有一切,唯有“做”才能成就一切。
■ 读者评报
图片 可以更好
□东方今报·洛阳读本评报员 陈利锋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阅读各种新闻媒体时,首先关注的就是图片,甚至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虽有失偏颇,但也表明了图片在报道中的重要性。
现以9月16日的《东方今报·洛阳读本》为例,谈一谈我对《东方今报·洛阳读本》所登图片的一家之言。
第1版上,“校车”的图片,主体鲜明,构图简洁,给人一种“眉清目秀”、“清爽怡人”的感觉,当然,在图片的张力、动感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第2版上,“洛阳市工信局局长徐新电视述廉”的图片,应该说,在布局上都不错,但是图中的徐局长在低头看发言材料的场面,不能说不是拍摄者的一个遗憾。一般来说,拍领导干部讲话、发言的图片,在刊发时最好能体现到领导干部昂首、扬眉、张嘴等细节的动人场面,此类图片的这项基本要求,既是对领导干部形象的一种维护,也是对拍摄者在摄影功力上的一种考验。
第3版上,“从侧房的一扇窗户可见对面建筑”的图片,通过新颖、精巧的构图,让人对历经沧桑的伊川书院亟待整修的现状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堪称一幅新闻图片的上乘之作。同版上,“泽宇公益救助基金”的图片,不知是像素偏低还是印刷粗糙等方面的原因,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致使宣传效果打了折扣。
第4版上,“核载7人的面包车‘塞了’17名幼童”的图片,将幼童们的眼部进行“马赛克”的技术处理,给人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
第6版上,“洛阳市涧西区教育局局长沈润民签名寄语”的图片,拍摄者采取偏于俯拍的角度拍照,有些不妥,至少不能充分展示沈局长和小记者们当时的面部表情。
第8版上,美女作家“康儿”的图片,感觉人物构图过于饱满并且表情也不尽鲜活,没有此前“康儿”在《行走洛阳》时的那张图片(即版题上现在还有那张图片)所蕴涵的“婉约”之美、“灵秀”之美、“文雅”之美、“神韵”之美,可见,要想通过镜头彰显美女之美,还是要下一番真工夫的。(原标题:河洛文化节是洛阳独具特色的品牌)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