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文化塑市提升软实力
2013/12/16 10:15:18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全国百强县巩义市依托项目带动壮大“硬实力”的同时,更重视“文化塑市”提升“软实力”。通过文化创新,塑造城市精神;依托群众性文化活动凝聚人心;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增强巩义魅力;创作文化精品,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巩义市不断提升城市的“软实力”,也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好戏不断 唱响百姓大舞台
巩义市新华路街道的姚费中老人退休后仍忙得不亦乐乎:他邀8位离退休伙伴组建业余戏曲演唱队,自备家什、服装,串场于巩义邻里文化节的舞台。老人们精神抖擞舞台上似青年,所到之处“粉丝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在巩义,像这样的业余文化队有3800多个,自发组织、自编自演,他们把身边感人小事搬上百姓大舞台。
“文化主题活动最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服务发展。”巩义市委宣传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阶段性工作,精心策划、周密组织,联合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举办了“欢乐中原•魅力巩义”、“邻里文化艺术节”、“红歌大家唱”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家喻户晓的热烈氛围。每年近千场的各类文艺活动,调动了基层的参与热情。目前巩义基层各类特色文艺活动遍地开花,鲁庄镇的农民文化艺术节、米河镇的曲艺节、河洛镇依托“香玉故里”举办的豫剧节都成为基层的“名牌艺术节”,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政府搭舞台,百姓唱大戏”。巩义市采取财政投资、政策奖补等措施,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21个镇(街道)建成达标文化站12个、标准文化大院25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2个,总面积5万平方米的市民文化艺术中心暨图书馆目前已经完工,年内可投入使用。活动阵地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厚重文化 助推旅游醉游人
巩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地区之一。境内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70多处遗址,中原部落首领伏羲、黄帝以及尧、舜、禹、汤等在此画太极、演八卦均有迹可循。北魏皇家精美石刻、北宋皇陵、诗圣杜甫故里等可触摸的文化瑰宝更彰显巩义独特魅力。
巩义市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科学编制规划和旅游发展计划,出台扶持政策;近年来,共投入10亿元,重点打造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浮戏山风景区、慈云寺等旅游产业项目。在精品文化旅游项目的带动下,巩义各镇也发挥各自优势,旅游景点遍地开花,竹林综合性旅游景区、新中镇杨树沟景区、嵩阴风景区等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
为将巩义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巩义市还和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合作,共同拍摄了《宋陵探秘》、《中国第一大庄园:康百万庄园》等电视纪录片并在央视10套播出;投资拍摄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康百万》,目前播出事宜正积极运作。文化魅力无限,游客也慕名而来。2009年,巩义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9亿元,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四年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
文艺精品 百花齐放结硕果
“文艺精品陶冶情操,百花齐放熠熠生辉。”近年来,巩义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掘当地独特的人文资源,在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下,一批批优秀的文艺精品脱颖而出。
巩义市邀请省内外著名文艺家走进巩义、聚焦巩义,创作出反映“十一五”发展成就等题材的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优秀文艺作品6000余篇(幅)。“十一五”期间,巩义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75个、省级奖项117个,出版各类文艺作品集40部;去年,有12项文艺作品获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位居郑州市各县(市)区之首;特别是反映河洛文化的精品大戏《九鼎歌》在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中荣获文华演出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舞台美术奖。
“创作现代文化,更要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巩义市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通过普查摸清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已建立了7大类49小项的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出版抢救河洛大鼓书籍4部,录制整理60岁以上河洛大鼓艺人经典唱段700多个小时,收集整理民间故事60余万字,还编撰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巩义卷》、《巩义民间故事集》。
据介绍,巩义的河洛大鼓、小相狮舞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河图洛书等还入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巩义市康百万庄园和石窟寺分别也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和丝绸之路(陆路起点)申遗项目。通过各种文化建设,人们看到一个多彩的巩义。文化塑市,也向世人展示了多元化文化组合的魅力巩义。 (原标题:巩义文化塑市提升软实力)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时间:2011年0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