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鄢陵县蜡梅产业发展
2013/12/16 9:40:3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2010年1月26日,首届中国(鄢陵)蜡梅产业论坛隆重举行,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青林、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赵天榜、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龙清等国内顶尖蜡梅专家在内的近百位产业界人士参加。
在这次高规格的论坛上,人们关注的似乎并不仅仅是蜡梅栽植等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整个蜡梅产业如何 良性发展成为人们热议和关注的焦点。
鄢陵县的蜡梅产业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鄢陵县作了哪些努力?记者通过采访,试图为读者勾勒出鄢陵县蜡梅产业发展的脉络。
产业发展之历史篇
关于鄢陵蜡梅,有太多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有据可查的就不少。明清之际的韩程愈在《叙花》中说:“蜡梅一种,唯鄢陵著名。四方君子,购求无虚日……”清代诗人王士稹在《蜡梅》诗注中盛赞:“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
20世纪70年代,鄢陵花工陆续走出国门,先后有花工技师在中国驻马里、伊拉克、英国大使馆做专业花师,赢得了国际友人的交口称赞。1988年2月,美国林肯纪念馆为了美化馆景,慕名派特使来华,要求引进鄢陵蜡梅。同年2月,鄢陵县人民政府将24株蜡梅运抵北京,经检疫后直运美国林肯纪念馆,鄢陵蜡梅首次越洋走出国门。1996年,鄢陵县人民政府将9株花蕾多、花色艳、香味浓的鄢陵蜡梅移植于中南海紫光阁。
有着悠久历史的鄢陵蜡梅,如今更是在鄢陵大地上遍地开花。据鄢陵县花卉办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鄢陵县12个乡镇、350余个行政村都种植有蜡梅,面积超过1.1亩,共有蜡梅苗圃20多个、品种60多种,馨口梅、虎蹄梅、老苏梅、赤心梅、紫花梅、早黄梅等蜚声花坛。目前,鄢陵县已经形成了以柏梁镇姚家村为中心、方圆5公里的蜡梅栽培集散地,鄢陵蜡梅园、鄢陵花木盆景园、鄢陵六和花木生产基地等都有以蜡梅为主的花卉苗圃基地,全县年产蜡梅120万株。
产业发展之文化篇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内涵的支撑。鄢陵蜡梅也不例外。
鄢陵蜡梅文化以民间文艺的形式传承了千余年,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文化在多种传播方式的支持下逐步得到发扬光大,具有显著的本土文化特色。
为了弘扬花卉文化,鄢陵自2001年开始举办中原花木博览会,迄今已举办9届,对鄢陵蜡梅文化的保护、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9年—2001年,许昌市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分别组织文艺家到鄢陵进行采风活动。2001年,许昌市作家协会组织省内知名作家到鄢陵举办文艺创作笔会和研讨会,创作出大量的文艺作品。目前,有关鄢陵蜡梅文化的文艺作品已有数百篇(件)。
2006年9月,鄢陵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之后,全县上下动员,掀起了保护蜡梅文化的高潮。其一,鄢陵县成立了专家组,对鄢陵蜡梅文化的历史沿革、传承关系和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科学缜密的研讨和论证,广泛发动群众,保护蜡梅的生态品种,并争取与大专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这一宝贵资源。其二,建立了鄢陵蜡梅文化资料库,收集整理有关蜡梅的歌谣、故事传说等,立档归卷。目前,已成书的有《鄢陵蜡梅与蜡梅文化》、《鄢陵蜡梅故事传说》、《古今吟咏蜡梅诗词选》等。其三,建立了完整的音像资料库,鄢陵县文联联合各级电视台、电台,拍摄录制蜡梅文化遗存。此外,该县还筹备建设蜡梅文化馆,汇集蜡梅生态与蜡梅文化的全部资资料,使之成为一个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的专门研究机构,为传承蜡梅精神、弘扬蜡梅文化服务。
产业发展之努力篇
一个产业的发展,要有文化的支撑,但最终还要体现在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上。
在政府层面,鄢陵县委、县政府作了大量努力。他们制定了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蜡梅产业振兴规划、蜡梅切花发展计划等,并且每年安排200余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以蜡梅为主的鲜切花生产,对以柏梁镇姚家村为主的蜡梅生产基地进行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大对鄢陵蜡梅园、鄢陵花木盆景园、中原花木博览园等花木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该县在鄢陵名优花木生态科技园区内建立了500—700亩的蜡梅生态观光园,集中展示鄢陵的蜡梅品种,带动蜡梅产业发展;扶持与蜡梅文化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开发蜡梅文化产品,变文化品牌优势为资源品牌优势,如开发蜡梅酒、蜡梅茶、蜡梅饮品等;利用民间经济实力,建成500—1000亩的蜡梅生态文化研究基地,融种植、栽培及文化观光旅游为一体,实现蜡梅产业、蜡梅文化的良性互动。
鄢陵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花农大面积种植蜡梅,拉动蜡梅经济产业发展,形成全国性的蜡梅交易市场,把鄢陵打造成全国面积最大、品种最全、最有特色的大型蜡梅集散地。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青青花木网 时间:时间:201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