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南一个叫超化的小镇,吹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民间流传了300多年。这个源于4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出自宫廷,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活化石的古老音乐,因为苦涩难学,因为后继乏人,因为其严格的行规,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今日郑州》特别节目:《超化吹歌不是绝唱》。”
2005年8月18号,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证会上,专家对新密市超化吹歌给予希望。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尚春升提出:
“它的传承情况是从商代,再一个它的乐器三百多年的笙、还有三百多年的管子都保存完好,这是我们看到的也是非常吃惊的事情。它的旋律是原汁原味的,这是非常珍贵的。”
吹歌演奏
郑州大学音乐系主任陈燕认为:
“它这个音乐跟别的地方的吹歌不太一样的就是因为它是宫廷音乐。我觉得作为一个地域性的音乐它本身就具备了一种它自身的一个价值,特别是在中原地区,因为中原确实是中国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它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可能吹歌是从(中原)这个地方流传出去的。”
“六六工尺、六六工尺,六五六工尺,55 32/55 32/16 13/2-/”“上车上,就是565,6132,就是车工五六车车六……”
演员在演出吹歌
听众朋友,这两段哼唱特别吗?新密超化吹歌口授心传,念的还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工尺谱,它不同于西洋的五线谱,也不同于现代中国常用的简谱。
“吹歌”是中国的一种十分古老的吹奏乐演奏形式,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的组合,大约起源于商周时期,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郑州是中国商代的国都,再看新密市超化这个地方,流淌了几千年的溱河和洧水孕育出太多的文明,超化吹歌就是在这片独特环境下产生的。钱林申,退休前是新密市文化馆馆长,长期从事超化吹歌研究工作,他说:
“北魏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好多乐奴被贵族家庭遣散,有的乐奴生活没有着落就到寺庙里。因为寺庙要宣传他们的教义,这些乐工就到寺庙落脚,所以寺庙里就有大型乐队,保持了宫廷音乐风貌。”
他们在演奏吹歌
当地史志记载:“超化吹歌师承于唐宋时期的宫廷音乐。明朝景泰年间,一位祖籍密县的翰林告老还乡后,前往排名中国名刹十五位的超化寺参拜,将吹歌技艺传授给这个寺的僧人。明朝末期又由超化寺中僧人传给了当地百姓,从此流传民间。”中国十年动乱期间,超化吹歌面临失传,老艺人张振恒想尽一切办法,在老伙计们的帮助下,将乐器保存了下来,可是前前后后,超化吹歌18年没有演奏过。1978年钱林申重新发掘、整理,让吹歌死而复生,对超化吹歌他可谓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