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楼乡:建起一座大棚 堆起一座“金山”
2013/8/28 16:36:0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走进“蔬菜之乡”——洛阳市洛龙区李楼乡,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一座座日光温室整齐排列,一个个塑料大棚透着绿色,菜农们正在忙着育苗、移栽、施肥,丰收的喜悦挂满脸庞。该乡主管农业的副乡长张治国介绍说,目前,李楼乡的蔬菜已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太平村的黄瓜青翠欲滴,董村的番茄红似朝霞,万年青村的蒜黄色如黄金……
李楼乡是洛阳市有名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近年来,为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李楼乡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种植模式,实现了生产方式“由院到园”,生产规模“由百到千”,产品经营“由散到整”,农民收入“由千到万”的转变。目前,全乡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占可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蔬菜大棚3600多座。改造老菜田6000多亩,引进新技术24项,推广新品种25个。农民人均纯收入4130元,是2004年的15倍。
为促使蔬菜种植成规模、上档次,李楼乡结合实际,制定了蔬菜专业村的发展规划,即在万年青、董村、北王、向阳、太平等蔬菜种植大村,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重点发展示范村。并对楼村、三官庙、五郎庙等村的老菜田进行改造,扩大潘寨、石人、夏庄等村的菜田种植面积。乡政府还出台优惠政策,推动农民投资农业促进蔬菜产业化发展。董村在多方努力下,今年又调整出25亩土地,新发展日光温室10座,使董村富硒番园区规模已达158栋310余亩;同时北王、楼村、杨村、董村各个专业生产园区还新增塑料棚
近100座;石人、楼村、齐村还建起了香菇专业生产园,每个园区规模都在15个棚左右。
为加快新品种引进步伐,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应用转化,从源头上把好蔬菜生产关,李楼乡建成了标准化集中育苗温室大棚1座和转培养塑料大棚14栋,井、渠配套完善,并设有催芽室、培训中心、展示大厅等,具备了开展工厂化集中育苗条件。几年来,该乡先后引进韩秀912、博杰等黄瓜新品种及真优美、斗牛士、粉帅等番茄新品种。并与山东寿光合作,引进黄瓜、丝瓜温室生产管理模式,提升蔬菜品质。
李楼乡乡、村两级先后邀请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农科院、杜邦公司、雷力公司等院校、企业的教授、专家到该乡举办技术讲座,培训农民达5100多人次,并将董村、楼村、北王、万年青村作为农民科技培训试点村,先后举办培训20余期,发放无公害蔬菜教材4000余册,做到了村村有专家、户户有能人,增强了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意识。
与此同时,引导各村成立种植协会,狠抓品种引进、管理培训、销售等环节。目前李楼乡已成立了蔬菜协会,村级还成立了番茄种植协会、黄瓜种植协会等。
为畅通销售渠道,搞活流通,区、乡两级多方筹资500多万元建起了李楼蔬菜交易中心,年交易本地菜7万吨,年交易额近1亿元。目前以李楼蔬菜交易中心为主体的李楼乡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工作已进入在监测、审批、确认阶段。
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而且也拉动了乡域经济的发展。去年,全乡GDP完成4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245万元,分别是2004年的16倍和22倍。(安东生)(原标题:李楼乡:建起一座大棚 堆起一座“金山”)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洛阳网(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