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演出环境多么简陋,只要大鼓一响,精神头便来了
演出结束后,王玉功悠闲地喝着大碗茶
精心调整心爱的鼓架
安静的小院里,晚饭后摇着芭蕉扇哼上几板
一桌、一椅、一个灯泡就可以演出了
虽然已近中秋,宜阳县白杨镇南留村依然有点闷热,刚演出完河洛大鼓的王玉功出了一身汗,咕咚咕咚地喝着乡亲们准备的大碗茶。
60多岁的王玉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的代表性传承人。
王玉功出生在宜阳县韩城镇窑上村。50多年前,王玉功在村里的打麦场上第一次听到了河洛大鼓。表演者将细细的鼓槌在圆鼓上一敲,两片月牙铜板一打,坠胡伴奏,大鼓书段子张口就来。一时间,王玉功便着了魔,一听说三里五村哪里有说书的,撂下手中的头就往那里跑。听人家唱唱,自己哼哼,也学会了不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王玉功拜宜阳县曲艺队的老艺人杨克奇为师,对河洛大鼓的唱腔、调门、表演技法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
1973年,王玉功任宜阳县曲艺队队长,他常年带领县曲艺队的人员翻山越岭、上山下乡,给广大农村群众送去欢笑。2010年他创作的《农家书屋好处多》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发起的全国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中获得“最佳风采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如今,王玉功老两口还居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里。说到50年来从艺生涯的感受,王玉功深情地说,说了一辈子书,感到最欣慰的是精神上的充实,能给群众送去欢乐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满足,群众开心,咱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