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盘鼓威名扬
2014/8/8 16:04:0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开封盘鼓,号称大鼓,又名太平鼓、迓鼓,在我国众多的大鼓中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开封盘鼓在传承中得以发展,逐步形成了击之如雷、动之如涛、鼓中有舞、舞中有鼓、鼓钹交辉、队形多变、声震中天的艺术特色,成为一种优秀的民间舞蹈形式。
在古代,军队出征要敲盘鼓助威;得胜班师要敲盘鼓庆功;逢年过节要敲盘鼓贺喜;庄稼丰收要敲盘鼓庆祝,大旱之年要敲盘鼓求雨……到了当代,逢年过节、社会宣传、婚姻庆典、企业开业等大型活动,仍然要组织盘鼓队参加,扩大宣传声势。
开封盘鼓音色浑厚,鼓点激越多变,表演热烈豪放,无论是在音乐性上还是在舞蹈性上都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上百人的盘鼓队边敲鼓边起舞,充分展现出黄河儿女粗犷豪迈的性格和喜庆的节日气氛。开封盘鼓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2008年7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开封盘鼓是黄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难得的民间艺术……
开封盘鼓的沿革
开封盘鼓历史悠久,《东京梦华录》记载:“画鼓二百面,角称之。其角皆以彩帛如小旗脚装结其上。兵士皆小帽,黄绣抹额,黄绣宽衫,青窄衬衫。日哺时,三更时,各奏严也。每奏先鸣角,角罢,一军校执一长软藤条,上系朱拂子,擂鼓者观拂子,随其高低,以鼓声应其高下也。”在磁县出土的北魏墓葬中,有20个军士装束、身挎圆鼓的击鼓俑,其挎鼓的方法和现在开封盘鼓的表演形体动作接近。
开封盘鼓呈棋子形,直径42厘米,鼓框腹径55厘米,高30厘米,重15公斤,粗大的柳木鼓槌长50厘米,直径3厘米。古代为军中作战之用,又称军中战鼓,后流传于民间,用以祭祀,拜神、求雨和作为其他民间艺术表演的合体。
开封盘鼓是一种纯鼓乐形式,鼓队由十几人至几百人组成,所用乐器只有盘鼓、大镲、马锣3种。这种形式,起源于古代军队中流行的一种鼓乐——迓鼓。迓鼓意为迎接仪式中演奏的鼓乐。迓鼓之名有两种含义:一是这种鼓乐主要用于迎送仪式。在古代军队中,用于迎送贵宾及凯旋庆典;在民间则用于迎神、送神、求雨等风俗仪式及节日庆典活动。二是有行进中演奏之意。由于迓鼓是用布带挎在肩上或绑在腰前演奏的,因此可以在行进中演奏,民间称之为走街鼓。因迓鼓形似磨盘,所以就被人们称为盘鼓。
北宋熙宁年间,迓鼓开始与民间舞蹈相结合。人们装扮成各种历史人物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迓鼓的伴奏下,踏着节拍起舞,称作迓鼓戏或舞讶鼓。由于这种表演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很快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明代,几乎所有民间舞蹈的表演都由迓鼓伴奏,迓鼓便成为广义的民间舞蹈的统称。清代以后,随着新兴的一种民间艺术秧歌的盛行,迓鼓便逐渐衰落,史料中也不再有关于迓鼓的记载。
开封盘鼓曾经历很长一段低谷时期,会敲盘鼓的人越来越少,很多鼓谱失传,到了1985年才迎来开封盘鼓的复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国家重点文化科研项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启动,开封市将开封盘鼓作为科研重点。为了让这一古老的文化重放异彩,市群艺馆搜集资料,对盘鼓的渊源、风格特点、动作、鼓点套路等进行整理。1991年成立了开封市盘鼓协会,组建了39支盘鼓队,鼓手1000多人。到了2013年,开封盘鼓队已经有197支,在开封盘鼓协会注册的鼓手有4500多人,其中女鼓手1500多人。每支盘鼓队既可单独表演,又可多队联合表演。女鼓手可组成清一色的女子盘鼓队,又可和男鼓手混合组队。
开封盘鼓从此重振雄风、名声大振,由原来民间的自娱自乐,登上了全国乃至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以其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接连获得几十个国内、国际金奖。
鼓与舞的完美结合
开封盘鼓把鼓和舞完美结合,采用个人单挎鼓并进行舞蹈,创造出盘鼓舞这一独特的民间鼓乐表演艺术形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游艺活动。开封盘鼓舞鼓中有舞、舞中有鼓,具有威武雄壮、节奏强烈、声势浩大、步伐灵活、振奋人心等特点。
开封盘鼓以鼓为主,配以大镲、马锣。小的鼓队只有十几人,大的鼓队有数百人,一般按鼓二镲一的比例组合。演奏时,鼓手将鼓的背带斜挎在左肩,鼓置于腰前,鼓面向上,用双鼓槌敲击挎在身前的盘鼓。击鼓方式有击鼓面、击鼓面边缘、击鼓框、双槌互击4种。镲手根据鼓点,拍击大镲配合,鼓镲合鸣十分悦耳动听。古代鼓队还配有四面或八面马锣。演奏中,锣手常将马锣抛向空中,马锣落下后,接在手中继续演奏,称之为撂马锣。到了当代,马锣已不再使用。
各盘鼓队均有一人手持一面写有令字的三角旗担任指挥,称作令旗。令旗既指旗也指人。令旗在鼓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平时鼓队的训练中,令旗负责向鼓手传授鼓谱,讲解各种技巧。正式表演时,则通过手中的小旗指挥鼓队的鼓声起止、强弱、速度等,同时要指示鼓谱的节奏特征,以保证鼓队鼓点清晰、整齐。在令旗的指挥下,鼓队一边演奏着各种复杂的鼓点,一边列队行进。
盘鼓舞由舞蹈动作、队形变化、鼓点套路三部分组成,经过千百年的丰富和发展,已日臻完美。
传统舞蹈动作有跨步、箭步、一跨边、二跨边、三跨边、七跨边、鼓槌漫头一周击鼓甩手、鼓槌漫头一周大翻花、跨边小翻花、原地跳、吸腿跳、掏腿击鼓、双脚离地等30多个。近年来队形变化越来越多,传统舞蹈动作已满足不了队形变化的需要,便创造了横队跨边跳、半蹲跟步跳、大圆圈小跨步、小圆圈180度大转向等新的舞蹈动作。
传统队形大多是从古代作战的阵势演变而来,有方阵、八卦阵、长蛇阵、天门阵、四面出击、团团包围等10余种。近几年结合现代舞蹈动作,吸取传统队形长处,创造出葵花向阳、孔雀开屏、二龙戏珠、五朵金花、狮子滚绣球等几十种新的队形变化,有的突出豪迈奔放,有的突出优美舒展,动作难度和表演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开封盘鼓有原地演奏和行进演奏两种表演方式。原地演奏时,鼓队围成一个圆圈,令旗位于圆心,鼓手们面向令旗而背对观众。行进演奏时,小的鼓队常走成四横排,第一、四排是镲,中间两排是鼓,令旗位于第一、二排之间。为了能看到令旗,第一排镲手常面向令旗,退着步子行进。较大的鼓队常排成四路纵队,中间是鼓,两边是镲,令旗在最前面,面向鼓队,退步行进。
由于开封盘鼓的节奏不是规整的进行曲节奏,鼓手们无法用齐步走的统一步法前进。因此,在鼓队长距离的行进演奏中,只要求鼓点整齐,不要求步法一致。当鼓队行进至观众较多的地方或接近预定的表演场地时,鼓队会按照令旗的提示,进入表演性的演奏状态。这时,全体鼓手的步法按鼓点的节奏统一起来,该迈步时同时迈步,该停步时同时停步。鼓队行进的速度明显放慢,而击鼓的动作幅度加大,整个鼓队时走时停、时起时伏,动作整齐、豪放,极富舞蹈性。全体鼓手既是乐器的演奏者,又是挎着鼓的舞蹈表演者。这种舞蹈性的器乐演奏,具有十分热烈的气氛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开封盘鼓鼓点套路繁多,节奏有快有慢,强弱有张有弛,既有催人奋进的鼓动性,又有优美和谐的音乐感。传统鼓点有老得胜、大得胜、小得胜、头道花、二道花、三道花、三棒(又名双嘟噜)、三嘟噜、羊抵头、葫芦炮、小葫芦炮、单游四门、双游四门、十六棒狗咬狗、大翻身三跨边、乱劈柴、狮子滚绣球、凤凰单展翅、扬槌、掏槌、大甩槌、狗撕眼、哗啦啦、双羊头等30余种。近几年,随着队形变化复杂和舞蹈动作难度不断提高,传统鼓点的表现能力明显滞后。为使队形、舞蹈、鼓点三者浑然一体,各盘鼓队创造出声震天中、葵花向阳、孔雀开屏、二龙戏珠、五朵金花等新鼓点。人们观看一场高水平的盘鼓舞表演,会是一种美的享受。
开封盘鼓的演奏属齐奏方式,但鼓与镲的节奏不是完全相同的。鼓的节奏急促而稠密,镲的节奏稀疏而简洁,二者融在一起便形成强与弱、全奏与分奏等不同的效果。加之鼓有多种击奏方法,因此形成各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及与之相对应的鼓谱。完整的鼓点由若干句长短不一的鼓串组合而成。不同的鼓点,所含的乐句多少不一。最少的只有一句,最长的则有几十句,一般多为十几句。鼓点中的鼓串常以完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形式出现,具有典型的句句双的结构特征。但在这些重句式的鼓串之间又常插入各种不反复的鼓串,从而形成双句与单句交替出现的结构特征,使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频繁转换,产生一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无始无终的艺术效果,使人百听不厌。
每个鼓点由曲头、曲腹、曲尾三部分组成。曲头多为一两个重复的鼓串,曲腹则多用若干句稍长的不重复的鼓串,曲尾常为一个很长的、连绵不断的长鼓串,民间称之为半拉山,意思说这句长鼓串在一个鼓点中占有半段的分量。
开封盘鼓各个鼓点使用鼓串的多少、鼓串的排列顺序、鼓串的变化方式均不相同。开封现有几百支鼓队,所奏鼓点上百个,但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个鼓点来。即使是同名的鼓点,各队之间也大不相同,这就形成了各鼓队鼓点自成体系的格局。但由于所有的鼓点均是在共同的一些基本鼓串的基础上形成,开封盘鼓的节奏风格又是统一的,以至于不熟悉鼓点的人,无法分辨出各鼓队所奏鼓点的差异。
开封盘鼓属低音鼓,所用的镲也多为大镲。当几十面鼓、几十副镲在一起敲响时,气势十分宏大,远听像惊雷炸响,近听如万炮轰鸣,颇有排山倒海之势、惊天动地之威。加之鼓点复杂多变、节奏强烈,表演热烈、粗犷豪收,具有一种近于原始、粗放、拙朴的艺术风格。同时,变幻莫测的鼓点和整齐而清晰的演奏,又使之带有一种细腻、成熟的韵味。开封盘鼓这种融粗放与细腻、器乐演奏与舞蹈表演为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使得它无论是在听觉上还是在视觉上都给人以极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正是开封盘鼓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它深深地扎根在开封民间久盛不衰的原因。
开封盘鼓受关注
开封盘鼓长期扎根在基层,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是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喜爱盘鼓的人越来越多,专业鼓手4000多人,业余鼓手数以万计。有男鼓手,也有女鼓手;有年过六旬的老人,也有不到10岁的儿童。每次盘鼓队上街表演,围观的观众不计其数。
开封的盘鼓队,一个队又是一个会,负责人叫会首,多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逢年过节串村表演叫出会,又叫走会。他们长年坚持训练,技艺日趋完美,演出水平不断提高。
柳园口乡大李庄盘鼓队敲的是典型的大架鼓, 素以稳、准、狠著称,鼓特响,气势大,最能表现黄河岸边男子汉的英雄气概,舞蹈动作、队形变化有较大创新。他们以跳跃动作为主,跳步跳得高,扬槌扬过头,甩槌背身后,挎边大架挎,跨步跨起来。他们还创造了跨大步回小步、跳起掏腿击鼓、上天桥、双脚离地、叠罗汉等高难度动作,鼓点变化多,大得胜、小得胜、大翻身三跨边、头道花、二道花、三道花、羊抵头、葫芦炮、小葫芦炮、扬槌、狗撕眼、哗啦啦、双羊头等鼓点交替进行,鼓声洪亮,振奋人心。1991年参加沈阳举办的首届国际秧歌节,一举囊括6项金奖。
王周庄女子盘鼓队是开封第一支女子盘鼓队,队员全是英姿飒爽的年轻姑娘,她们身穿火红的表演服,肩挎盘鼓,既潇洒又健美。她们步法灵活,舞蹈性强,跳跃多,速度快。精心编排的队形变化无穷,聚拢时如花团锦簇,奔跑时如天女散花。配上葫芦炮、哗啦啦、大得胜、声震天中等欢快跳跃的鼓点,充分表现了年轻姑娘们蓬勃向上的朝气和青春活力。她们不但能和男鼓手一样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还发明了一些新动作,表演难度更高。她们两人手挽手,各持一个鼓槌,跳起来从腿下敲鼓的场面,令人惊叹不已。1992年春节,她们到北京为文化部举行的颁奖会表演,引起全场轰动,掌声、欢呼声震耳欲聋。队长李梅菊连续3次夺得开封市盘鼓大赛最佳女鼓手奖。王周庄女子盘鼓队连续3次夺得开封市盘鼓大赛的最高奖——优胜奖。汪屯乡大李庄女子盘鼓队是规模最大的女子盘鼓队,由80人组成。2006年应欧美学生会邀请在人民大会堂表演,引起中外嘉宾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2010年参加北京龙潭庙会,获大赛金奖。
1994年,开封盘鼓队到日本三重县世博会表演,当地人民被开封盘鼓的魅力所征服,他们惊呼开封盘鼓为“神鼓”。在同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开封18名少年盘鼓手表演了《鼓钹争春》,将开封盘鼓技艺展示给全国人民。1998年,代表队赴美国迪斯尼乐园表演长达6个月,给美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1997年,开封盘鼓队参加香港回归祖国大型文艺晚会,进行了开场盘鼓舞表演。1999年,夺得中华鼓王大赛金奖,并参加澳门回归祖国的庆典仪式。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活动中,开封盘鼓队作为特邀代表,121名开封汉子在天安门广场进行表演。
开封盘鼓既展示着力的神魂,也展示着人的豪放,让黄河儿女的威名远扬……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201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