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上了年纪的老郑州人,大都看过长篇小说或电影《红岩》,作品中的许云峰、江姐、华为、双枪老太婆等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激励着后人沿着他们的革命道路奋勇前进,但在曲艺舞台上率先用河南坠子演唱《红岩》者,在全国仅有曲艺大师赵铮一人。
赵铮(如图),1925年生于河南项城,历任开封艺术学校教师、省曲艺团编导,后调入郑州曲艺说唱团领衔主演。曾以代表作《摘棉花》、《歌唱黄河》、《一片丹心焦裕禄》等曲目风靡全国。20世纪60年代是郑州老坟岗曲艺活动的鼎盛时期,用“书棚林立、艺人竞唱、丝竹悦耳、曲音绕梁”形容当时的情景毫不为过。但当时的书场,演唱传统曲目居多,只有郑州市曲艺说唱团坚持说新唱新。赵铮大师根据《红岩》中《双枪老太婆劫刑车》改编而成的中篇说唱《双枪老太婆》,便是说唱团每晚演出的“压轴”戏。在这段长达45分钟的中篇说唱中,赵铮老师大胆吸取评书和快板的经验,同时融入戏曲和歌舞的手法,把作品中正反两面十几个主要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全场观众在欣赏表演时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例如她形容双枪老太婆的穿着打扮时这样说道:“这个人看岁数要有六十开外,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一不咳嗽,二不发喘,前不沾胸,后不驼背……这是谁?这就是华蓥山纵队司令员威震川北的双枪老太婆!”接着赵铮老师用铿锵有力的道白,叙述了敌我双方惊险的战斗,在段子将要结束时唱道:“老太婆手握双枪目光炯炯,队员们咬牙切齿怒满胸。那叛徒本来水性就不好,这一阵在那江心只觉得头发蒙。刚出江面露出头顶,啊噗……叭叭!(唱)那叛徒中弹沉入水中。”这时全场观众振奋,都想鼓掌,又怕耽误后面精彩的演唱,只好屏息凝神,静听结果。赵铮老师怀着革命者必胜的喜悦,以气势恢弘的唱腔接唱,“这时候嘉陵江面红波起,华蓥山上信号明。红旗飘飘迎风摆,山摇地动满江红。这回是除杀叛徒劫刑车,下一回解救江姐剿杀匪营。”此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1963年4月,赵铮带着这个节目,在郑州参加全国坠子流派公演,技压群芳,好评如潮,很快不少文艺团队来郑学习,从此赵铮名动全国。但她并未从此歇息,接着又改编了《江姐险渡》、《小萝卜头》等《红岩》中的动人曲目。赵铮也因在曲艺战线奋战一生,硕果累累而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2006年12月1日,这位一代宗师因患重症医治无效从此长眠,终年81岁。但她毕生的“简板育新人、出书飨世人、爱心扶贫人”三大贡献,在全国文艺界有口皆碑。(大河报)【原标题:曲艺大师赵铮:用河南坠子唱《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