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梆,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因在明洪武、永乐年间兴起于旧怀庆府(今沁阳)一带,故名怀梆,俗称怀庆梆子、老怀梆等。主要流行于河南沁阳、博爱、济源、温县、武陟等地。前身是由围桌说唱祈雨演变而来的海神戏。
别具特色的怀梆在表演艺术上有不同凡响的独特风格。怀梆的唱腔、道白、伴奏、身段和特技表演等均具有粗犷、奔放、豪迈、激越的特点,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染。怀梆属于北方梆子系统的板腔体,其唱腔、念白均按古怀庆府的方言发音吐字,具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
怀梆至今保留着近300个剧目,其中大部分是忠心报国、征战疆场、除暴安良、反封建、反压迫、反奴役、争自由的袍带戏(正剧),如《反西唐》、《反西京》、《穆桂英下山》、《樊梨花征西》等。
2006年5月20日,怀梆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⑥7
沁阳市东荒村75岁的戏迷庞殿连吃过饭,就赶到市里的文化中心占座位。他笑着说:“今天怀梆剧团要唱老怀梆,俺要找个好座位,好好听听‘怀梆之花’的戏。”
被誉为“怀梆之花”的人,就是69岁的赵玉清。熟悉赵玉清的人都说她一直很忙。当上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后,她更忙了。这位老人总是穿梭于各个乡村,有怀梆的地方就有她的身影。
在后台忙着为演员化装的赵玉清对记者说:“我就希望我钟爱的怀梆有更多人唱、更多人看。”围在赵玉清身边的演员则你一言我一语地夸着赵玉清。“赵老师人品好、水平高。她为了让怀梆传下来,常去我们村辅导,每次都是自己坐公交车去,从来不要我们一分钱。”赵玉清笑着把她们推走,“你们快去演戏吧,好好给观众表演,别对不起他们。”
家境贫寒的赵玉清自幼喜爱怀梆。1956年,16岁的赵玉清不顾家人反对,进入沁阳县怀梆剧团,师承怀梆著名老艺人“脱俗先生”张树柱、“金嗓铁喉”李发贵,成为豫西北地区怀梆剧种第五代传人。她演过青衣、老旦、须生、彩旦四种角色,演出传统戏100余场,足迹遍布沁河南北,更把怀梆唱到东南亚地区。“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荣誉我也没放在心上,我现在就是想尽最大的力量,让怀梆生存、发展下去。”
清瘦的赵玉清虽然年近古稀,却不古板、不守旧。当看到怀梆老艺人唱法太古老,很多年轻人不爱听时,她开始创新了。“音乐上我不行,只能在唱腔上下功夫,要求演员咬字清晰、唱腔优美,让老百姓从中得到享受。”赵玉清说,“我现在参演的100多个怀梆戏中,创新了20段。为了搜集老艺人们的优秀传统唱腔,我跑遍了焦作地区。现在我们演出的不仅有传统戏《穆桂英挂帅》、《大祭桩》等,还推出了《东明颂》、《邻里和睦》等现代戏,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看。”
看到怀梆演员出现断层,赵玉清急在心里。她说,唱戏的演员真是苦。不演出就断了经济来源。就算有演出,吃碗方便面都是好的。“年轻人不爱干这行也不是他们的错。我当上非遗传承人,有责任让演员们的生活好起来。起码让他们感到为怀梆付出是值得的。”
为此,赵玉清发动几十名老艺人组建了沁阳市怀梆协会,到处义演,并注重培养怀梆的后备力量。以“小玉清”张素礼为主的几个怀梆名角,逐渐成为新怀梆的传承人。目前,怀梆协会扶持农村剧团10多个,免费演出近300场。赵玉清整理了怀梆著名怀梆艺人赵登云、崔福灵、李发贵等数十人的唱腔,录制怀梆各种资料片700多盘。
回到后台的赵玉清,喘了口气,说:“只有到农村,才能感受到怀梆戏的火暴和作为怀梆演员的自豪!看到黑压压的观众,我浑身都是劲。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国家能成立怀梆研究机构,希望懂乐理的年轻人对怀梆进行研究。没有知识分子加入,这戏就繁荣得慢。现在国家把怀梆列为国宝,真希望能多吸引点人才,让更多的人爱听怀梆。”□本报记者 刘 洋【原标题:赵玉清:常青的“怀梆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