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庞庄二簧戏今昔

2013/8/7 9:40:08 点击数: 【字体:

    去年底,《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公布了9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3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郏县茨芭镇庞庄二簧戏入围扩展项目名录。

    1月7日下午,郏县茨芭镇庞庄村的村委会大院里,锣鼓声声,琴声悠扬,村二簧戏班子正在排练《打焦赞》。70多岁的老艺人李根照把鼓点敲得有板有眼,整个戏班把二簧戏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庞庄二簧戏属汉剧,其活动范围大致在以郏县茨芭镇庞庄村为中心的郏县、汝州、禹州、宝丰诸县(市)农村。庞庄村的二簧戏起源于清朝末年,最早是由村里的一名落第秀才引进的,原先是地摊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舞台剧团。上世纪30年代,庞庄村绅士张廷栋、张汉卿为剧团捐资购买了道具,并聘请人称“大头黑”的著名艺人授课。后来,在郏县黄道沙沟煤窑的资助下,剧团在旧折子戏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创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庞庄村的二簧戏剧团达到了全盛,演出内容主要以“三国戏”和“唐宋戏”为主,演职人员一度超过40人,能够演出大型古装折子戏近50部,如《讨荆州》、《黄鹤楼》、《过巴州》、《破洛阳》、《四郎探母》、《打焦赞》、《辕门斩子》等。

    李根照是庞庄村二簧剧团里戏路最广的老艺人,须生、武生、丑角、净角样样精通,是庞庄二簧戏的第五代传人之一。他9岁开始学艺,14岁就成了村里戏班的台柱子,15岁他跟着戏班开始走南闯北讨生活,跑遍了光山、潢川、息县等地。“那时候生活紧张,戏班唱戏不要钱,只要吃的,像叫花子一样,那时我年纪小又爱唱戏,光想着好玩,吃饱了肚子就唱戏,倒也不觉得苦。”提起当年的唱戏生涯,李根照老人笑了。他还和戏班一起到过宝丰、汝州、襄城等地进行演出。“二簧戏唱腔高亢婉转、独特优美,剧目又是宣传忠孝节义的,因此很受农村人喜爱。”李根照说。

    长期的锻炼再加上悟性好,李根照对戏里的各种角色都熟悉,剧团里缺哪个角色他就演哪个角色。后来戏班里的司鼓病逝,他自告奋勇当起了司鼓。二簧戏演员的唱腔必须跟着鼓点走,司鼓是整场戏的灵魂,这样一来,李根照就成了剧团里的“绝对主角”。

    “那时候咱村的戏在全省都是叫得响的,有一年在白龟山水库建设工地上演出,省里几十个剧团都来比赛,咱村的戏硬是得了头奖。那段时间,咱庞庄二簧戏剧团是县里的一面红旗,多次代表县里去许昌和平顶山参加文艺汇演,还得过不少奖,很有名气的。”提起庞庄村二簧戏曾经的辉煌,李根照一脸自豪。

    庞庄二簧戏剧团的经费主要依靠群众捐款和村集体资助,随着村集体收入的日益减少,剧团活动资金日趋紧张,难以为继。现在剧团的主要演员均年事已高,村里年轻人又多外出打工,对剧团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我们这些人都已经七八十岁了,现在剧团的演员是七个老头八颗牙,没有年轻人是我最担心的,如果再不把咱村的戏传下去,恐怕老二簧就在我们这些人手里失传了。”李根照老人不无忧虑地说。

    二簧戏既然是一种民间艺术,又是本村自产,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学呢?李根照说:“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唱流行歌曲听音乐,嫌二簧不好听也不好学,还带不来经济效益。”而且,现在他们唱的曲目都是先辈流传下来的,内容也缺少变化。

    难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二簧戏也带不来好的经济效益。在农村,有人家里有红白喜事,就请二簧戏班热闹一下,七八人可以组一个戏班,十几个人也可以。往往忙活一晚上,每人才能分到20元钱,远远不如外出打工一天赚的钱多。

    由于后继无人,庞庄二簧戏走到了没落的边缘,那么,地方政府有何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呢?郏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刘亚峰告诉记者,2009年,郏县将庞庄二簧戏列为郏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庞庄村会唱二簧戏、懂伴奏的村民组织在一起,成立了戏班,配了乐器和演出服,一有机会就让庞庄二簧戏到群众中展示。2011年3月,在郏县文化旅游局的支持和帮助下,茨芭镇把二簧戏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申报,同时组织专人对二簧戏这一民间文化活动的有关情况进行普查、收集和整理,并采用拍摄影像、记录文字资料等方式,对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

    茨芭镇党委书记王红敏认为,与其他传统戏曲演出团体一样,庞庄二簧戏遇冷是不争的事实。申遗就是为了保护,成功之后,下一步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将投入专项资金挖掘整理传统剧目、音乐,配置服装道具等,并成立非遗保护工作室,联系演出。(本报记者温书功 通讯员 李世旭)【原标题:庞庄二簧戏今昔】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 2012-01-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土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