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三见申凤梅

2013/5/28 17:27:11 点击数: 【字体:


    清癯、瘦削、慈眉善目。63岁的年纪,身有多种疾患,一上舞台,却英姿焕发,病容一扫而光,唱得满弓满调,活脱脱一个“诸葛亮再生”。这就是我今年年末见到的河南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

    1963年,申凤梅首次到北京演出。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女邻居,半夜到长安戏院排队买票时,也自作主张为爱看戏的我多捎了一张票。她说:“真好”,热烈的鼓动我去看。我将信将疑进了剧院。不想,申凤梅扮演的诸葛亮一出场,我眼前为之一亮——多么稳重从容,多么斯文风雅,多么俊秀脱俗,好一个汉蜀丞相!当时,我欣赏的还只是申凤梅同自己想象中的诸葛亮气质上的神似,觉得她比京剧舞台上常见的衰老而清瘦的诸葛亮更为光彩照人。及至看到报纸上报道周总理夸“河南的诸葛亮很会做思想工作”,和京剧名家袁世海对申凤梅演技的由衷赞赏,才明白申凤梅成名及受观众拥戴,从北京载誉而归的道理。

    若干年过示了,看戏稍多的我,脑海里淡忘了许多演员的形象,却长期储存着“河南诸葛亮”的清晰形象。1970年我到了河南淮阳县的中央广播事业局五七干校。一天,校方极为难得、也是空前绝后的请剧团来演戏了。没想到,顷刻之间,附近的大量农民也闻风涌进了干校。更想不到的是,“红灯记”中李奶奶一出场,台下农民失去了控制,一个劲儿的往前挤,操场上秩序打乱。乱中,我在从人群缝隙中瞅了瞅台上那个腰板笔直,一只手臂老是曲在怀前的李奶奶,下意识的领悟到:啊!这不是别人,这是申凤梅!只有她,才具有这等引起河南农民骚动前移的力量。那只老是曲在怀前的手臂,不就是诸葛亮戏徭羽扇的习惯姿势吗?再透过那端庄文静的举止、清眉细眼的面庞,诸葛亮的神态更是依稀可辨。是她,没错!我心中骤然引起一股热流——哦,时隔十三年,我又有缘见到这位令我难忘的艺术家了。我竟眼含热泪,激动不已——那是在为生活在广袤国土上的农民大众对戏曲艺术的厚爱而激动,是在为农民对属于自己的艺术家的痴爱而激动,是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民族艺术家的巨大吸引力而激动。

    今年12月初,我作为广播记者,由河南追踪到山东单县剧院的后台,才有缘在咫尺之间观察申凤梅。她坐着,显然老了,面庞失去了六十年代的滋润饱满,额上增添了皱纹——可同她交谈片刻,看她一走动,我才发现,她精神矍铄,谈话刚劲有力,步履矫健。那微微外撇的八字脚,显然是常年演诸葛亮留下的“烙印”。

    短暂的山东之行,她不仅好戏连台,还行好事不断:她是了解到山东单县每年12月初的物资交流大会上有大量农民观众,积极支持剧团放弃在河南濮阳县包场价较高的演出,到单县从事包场价较低,每天两场的演出,以期为农民服务。去单县途中,停留在陈集镇时,为了满足百里之外赶来看戏的农民的愿望,她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连续五天参与演出。

    我之所以把她作为采访对象,是因为河南省文化厅党组不久前作出决定,号召全省文化系统向她学习,称她是优秀的党员艺术家、文艺工作者的楷模。她确如河南文艺界普遍评价的那样,“不论是艺品,还是人品,都好!”(原载1990年《人民日报》)【原标题:三见申凤梅】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省越调剧团团志 2011-09-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